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08:29

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芻議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5.10.08
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已經揭曉落幕了,得獎者獲此名米產地的殊榮與光環,如同躍登龍門身價非凡,也令人稱羡不已。 全國名米產地冠軍賽在農業圈有被喻為「農業的奧斯卡獎」廣受到大家的矚目,競爭激烈,有部份的鄉鎮為鼓勵農民參加,還特別頒給高額的獎金,在重賞之下農民們無不躍躍欲試, 興趣盎然。 農委會繼經典好米,十大好米評鑑後,由去年易為「名米產地冠軍賽」,參加的鄉鎮更加踴躍,競爭也格外激烈。雖然競賽名目不同,其實意義相同,主要是要提升水稻品質。而且評審又公正,公開,嚴謹,得到大家的肯定。 曾經有水稻專家也是評審之一說,透過了稻米品質競賽的機制,對稻米品質的提升有莫大的幫助是無庸質疑,評鑑項目涵蓋有稻米的外觀,食味官能,糙米飽滿度,農藥檢定等等條件嚴格。也因此,希望參加的鄉鎮愈來愈多,愈受到重視。 據暸解,有某一鄉鎮舉行稻米品質競賽,在上午成績揭曉產生冠軍後,下午就宣布冠軍者資格取銷,原因是農藥殘餘未過關,冠軍被刷下來。從這個經驗,也提醒大家對完全用藥的重視。 名米產地冠軍賽是本省對稻米品質把關的策略。而同樣對稻米品質重視的日本,他們採用方法是農民繳稻穀時,需先提出「栽培履歷」,還要經過農藥殘留檢驗,以及品種DNA檢定,對稻米品質鑑定非常嚴格。 日本同時也依鑑定結果,分稻米的等級,1、2、3級,依等級制定不同的價格,給予認真用心栽培的農友實質的肯定與鼓勵。這種檢驗制度由農協或是專業的機構來執行,成效卓著,廣獲消費者肯定與信賴。 台灣目前對食安的問題愈來愈重視之際。為此將來除了繼續舉辦競賽藉以提升稻米品質之外,是否考慮參考日本的方法,在稻米收購時,也要求有「生產履歷」,如此既能夠普及全省,稻米品質提升的效益擴大,而生產與消費者也達到互惠雙贏。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