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面琵鷺在台灣數量全球之冠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庭/集集報導
2015.09.23
研究「黑面琵鷺」的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今天喜悅公布研究結果;特生中心說,黑面琵鷺的數量,全球統計已有3000多隻,而台灣就佔了2034隻,這是台灣生態保護優質的喜訊,值得欣慰。
不過,特生中心也表示,未來台灣保育「黑面琵鷺」,仍得從棲息地的營造與保護進行,如此「黑面琵鷺」在台灣,將會是世界的一大奇景。
據了解,研究調查「黑面琵鷺」,是由特生中心與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合作,以應用「地景生態學」連結度的概念,全面檢視台灣地區黑面琵鷺的停棲棲地品質與連結狀況,瞭解「黑面琵鷺」分布與數量變動原因。
特生中心說,這項研究成果,已榮獲國際海洋沿岸管理知名學術期刊(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的接受,也即將刊登。
特生中心說,「黑面琵鷺」是東亞遷徙性水鳥,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瀕臨滅絕物種。2004年估計全球數量約1200隻。
但至2015年,全球普查已達到3272隻,其中台灣為2034隻,佔了全球總數的六成,使台灣成為黑面琵鷺全球最重要的棲地。
然而,近幾年「黑面琵鷺」在台灣,度冬大本營的曾文溪口與四草濕地,數量卻未升反降,族群量有向周邊濕地擴散的現象。
特生中心指出,如果能夠瞭解其原因,與預測牠們的行為模式,如此就能夠藉由保護地景,來保育「黑面琵鷺」。
這次對「黑面琵鷺」的研究與調查,是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陳添水與國立中興大學教授兼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林幸助,運用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於2004年提出的「台灣地區黑面琵鷺保育行動綱領建議書」,及台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所提供2011年到2014年黑面琵鷺停棲資料,用23處國家重要濕地作為分析對象。
且,使用「黑面琵鷺」的度冬年數、最高數量、可利用棲地面積、地景發展強度及黑面琵鷺飛行距離等參數,計算棲地品質與連結度。
分析發現,近幾年人為干擾程度增加,及魚塭養殖型態改變,可能是曾文溪口與四草濕地,「黑面琵鷺」數量較早期降低的原因。
特生中心說,這些原本的棲地,食物供應量已不足以支持增多的黑面琵鷺族群量,所以「黑面琵鷺」才有向周邊濕地,如:布袋鹽田、八掌溪口、鹽水溪口、北門及茄萣等濕地擴散的現象。
經統計,這些濕地「黑面琵鷺」停棲的最高數量,都超過了100隻,已成為黑面琵鷺新的重要棲地,應該加以保護。
再從黑面琵鷺在國家重要濕地間的連結狀況來看,可以區分為西北群、東北群及西南群等3群。因為西南群的棲地間連結度最好,使得台灣西南群的黑面琵鷺數量最穩定且最多;而西北群與東北群分布所在,皆因人為干擾較多,使得濕地間連結度下降,黑面琵鷺數量也比較少。
研究也發現,在整個台灣西海岸,從彰化至雲林間存在有較大的缺口,但這些地區曾經有黑面琵鷺停棲紀錄,若能於中部地區強化濕地保護,將可改善西海岸濕地間的連結狀況,發揮濕地保育軸與生態廊道的效果,對台灣黑面琵鷺及其他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將有正面助益。
圖說:研究調查「黑面琵鷺」,特生中心:其數量在台灣,佔全球第一位。(圖/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提供)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03.05
南投警方破獲最大宗網路駭客盜寶集團2011.06.18
大陸福建省副省長陳樺率團蒞縣訪問2024.04.11
路口停讓」 從你我做起2013.12.15
山蕉鐵道趕雧之旅體驗集集田園風光2009.07.07
縣府舉辦社區治安研習觀摩活動2013.01.25
草屯警方查獲咖啡包販毒拘提40人到案2008.04.25
97全中運26日隆重登場2008.10.30
魚池舉辦休閒體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