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症患者新藥治療獲新生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09.18
一名四十歲的吳姓女病患,於二十歲時開始出現幻聽症狀,一直感覺到被人監視、受到家人毒害等情形,因此變得多疑,並揚言要殺害家人,也曾拿刀作勢要攻擊家人;但患者卻是不規則的接受治療,只有當症狀嚴重時才帶至醫院治療。
二年前,經由童綜合醫院心身科醫師黃尚堅看診後,確認患者罹患了思覺失調症(舊名精神分裂症),使用新藥多巴胺部分促進劑來進行治療,患者遵照醫師指示按時且不間斷的服藥,並定時回診治療,二年來不僅沒有出現其他副作用(如注意力不集中、表情僵硬等),也沒有造成認知功能變差的問題。
患者因為服藥後症狀平穩,想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以利未來長久的生活,一年前開始積極唸書,今年也如願獲得穩定28K的辦公室工作,讓患者對人生有了新的希望並願意走入社會。
醫師黃尚堅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腦部疾病,會出現思考障礙及知覺異常的症狀,如產生幻聽、妄想及胡言亂語等情形,嚴重時則會有自傷及傷人可能性,並會出現社會或職業功能的退化,罹患率約佔總人口數的百分之一,多數患者病發在二十至三十歲。
思覺失調症的發生,目前研究為腦部多巴胺、血清素、其他化學神經傳導物質等分泌失衡所造成,治療方式則以藥物、心理、社會復健三種方式來共同進行,大部份治療藥物為多巴胺拮抗劑,主要在抑制腦內多巴胺的過多活動,促使患者減少幻覺並且不再對週遭的事物賦予錯誤解釋,但部分傳統藥物在使用上可能會降低其他腦區的多巴胺,造成患者出現注意力缺損、認知學習功能下降、手抖、行動緩慢、體重過重等副作用。
吳姓患者就是因為害怕服藥後產生的副作用,所以不積極接受治療,黃尚堅醫師便建議患者使用多巴胺部分促進劑這種新藥,多數患者不會產生明顯的副作用,也不會明顯影響認知功能,所以患者才能夠投入於就業考試,開始新的生活。
黃尚堅呼籲,思覺失調症患者多數是體質上會自然產生過多的多巴胺,在接受藥物治療後會明顯改善並可避免再復發,否則每次復發便是對大腦的傷害,容易造成腦細胞的凋亡並導致萎縮,因此絕對不可自行停藥。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7.03.08
貝拉婚紗消費糾紛 消保官助消費者申請律師2014.07.31
警方查獲恐嚇取財暴力討債集團2011.09.20
老年遭家暴可撥打113保護專線2015.03.17
力促性別平等林佳龍:從政策面創造好環境2015.02.17
日本JTB進駐中台灣闢觀光新航線2009.06.14
太平市排舞錦標賽今登場2017.11.20
台中市府提改善發電效能與中央增加購電價格計畫2025.05.23
2025搖滾台中×富士搖滾重磅返場 台中市政府新聞局長欒治誼:主視覺搶先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