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五甲地特別栽種米 炙手可熱成搶手貨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5.08.04
霧峰區農會輔導農民採用中藥「肉桂油」取代農藥用來抑制水稻病害「稻熱病」的發生成功,已引起熱烈的迴響與大眾所關注,而在五甲地所生產的「特別栽種米」也因此變成炙手可熱,為消費者爭想購買的搶手貨。
霧峰區農會今天敲定五甲地「特別栽種米」發表會,訂於8月12日舉行,將邀市長林佳龍蒞臨主持,會後,特別栽種米正式上市展售。
霧峰區農會今天表示,農會輔導同一耕作區內約五甲地的小部分農民放棄收量,放棄農藥,放棄化肥甚至有機肥料,用更友善對待土地,友善農法可使土地得到喘息,山林能夠復育,但也可能同時造成農民收入減少,這消費端跟生產端的缺口,必須由政府或是農會等來盡力補足。
霧峰區農會指出,稻農耕作水稻,除了本身做為商品「白米」被交易之外,另有涵養水源、保護地下水的功效,無形中保護了台灣的國土地質,「但這些貢獻,卻因為無法在市場上被買賣,也無法被算進GDP裡,長期被忽略低估, 一方面農夫為求產量,為求好賣相,大力施肥用藥,極力擷取地力來生產,對於作物環境的昆蟲、植物生態,都造成無法弭補的傷害。
永續的作物環境包含水源、土壤、生態多樣性的保存與持續,這需要外界多樣的知識與人力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在友善耕作的路上,需要消費大眾對農民的支持與金錢支助。
霧峰區農會說,霧峰區農會實驗辦理五甲地的友善耕作稻米專區,保障友善耕作農民一定的收益,穩定農友的收入,這樣讓願意從事友善環境耕作的農民有機會生存或持續的意願,於消費者也能獲得安全的農產品,最重要的是如果有越多友善耕種的生產者來加入既可以維持土地的生態,又可以讓農產品價格穩定,價格穩定對農民或消費者來說都是最有利的。
霧峰區農會說,在新的消費意識抬頭之下,台灣農業的產銷體制必須進行結構性的調整。這個調整需要既有體制從生產者導向轉向消費者導向,生產消費者所需要的農產品,霧峰區農會開始參與陪著農民一起改變,懇請大家一起用更多的力量來支持友善耕作的農民,也給自己未來美好的環境跟食材選擇更多選擇的權力。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12.21
陳中庸書法暨蔡宗統油畫聯展2011.09.25
太平長億高中辦精彩一百暨綠色消費活動2018.09.03
台中海巡掃蕩取締越界陸船押回13人2013.06.22
台中城市體驗農園第二期開園種菜2012.10.23
議員憂心自行車道照明不足2011.05.17
2011年香港國際美食比賽 明台高中獲獎2014.05.02
霧峰乾溪河川環境營造計畫工程啟用典禮2014.06.06
95路公車七月一日延駛外埔大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