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空氣品質有改善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07.21
為掌控空氣汙染程度,台中市設有多個空氣品質監測站持續監控各類汙染指標,且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推動「清淨空氣三重奏」,針對固定源、移動源及逸散源落實汙染管制。
根據檢測數值,台中市一0三年度總懸浮微粒濃度(TSP)為近五年最佳,今年一至五月的細懸浮微粒(PM2.5)也比去年改善,展現市府對空汙的改善成效。
主計處指出,總懸浮微粒(TSP)是指懸浮在空氣中的粒狀物質,根據資料顯示,台中市TSP在一0一年時達到高峰89微克/立方公尺,後來加強空氣汙染源頭管制,落實各項查核機制,一0二年便開始下降,最近一個年度一0三年時更大幅減至58微克/立方公尺,為近五年新低,也低於台灣平均值250微克/立方公尺。
而國人近年關心的細懸浮微粒(PM2.5),依據市府環保局的空氣品質分析資料,台中市今年一至五月各站所測得的PM2.5月平均數值,分別為豐原23微克/立方公尺、沙鹿23微克/立方公尺、大里30微克/立方公尺、忠明29微克/立方公尺、西屯27微克/立方公尺,各測站數值均較103年平均數值略低,但距離台灣目標109年時空氣品質標準15μg/m3以下,仍有改善空間。
主計處指出,空氣汙染指標(PSI)是衡量空氣中汙染物濃度高低的指標,若PSI值大於100則會影響人體健康,數值越高影響越嚴重。
六都空氣汙染指標大於100的不良日數比率,一0三年度高雄市3.5%,為台中0.38%的9倍,顯示中部空氣品質相對較佳;今年一至四月不良日數比率仍以高雄市1.15%最高,台北市0.17%,台中市與新北市、桃園市、台南市皆為0%,顯示台中市空氣汙染指標大於100的不良日數已大幅下降。
為減低空氣汙染所帶來的危害,市府環保局推動「清淨空氣三重奏」,針對固定源、移動源及逸散源落實汙染管制,去年稽查數共十二萬一千九百三十二件,處分數六千一百二十五件,處分率百分之五點零二,其中稽查數與處分數以交通工具十萬九千一百八十五件及五千七百五十七件最多,處分率則以營建工程百分支十五點零三最高。
相較於一0二年,稽查數增加一萬七千三百五十九件(百分之十六點六),處分數增加二千七百一十四件(百分之七十九點五七),處分率增加百分之一點七六。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07.07
視察太平滯洪池林佳龍:解決長年淹水問題2008.02.13
2008台中傳統藝術節即將登場2008.06.23
兒童劇慈善義演—【巫頂的天才老媽】2015.10.31
超商就是我家男子高粱酒拿著就走被逮2018.01.30
喜迎花博年林市長與青年運動選手揮毫2011.03.07
后豐鐵馬道9號隧道自4/1起調整開放時間2013.11.26
大里踩街嘉年華活動精彩可期2012.04.14
胡志強回母校參加 84周年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