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去芯技術移轉業界
台灣新聞網記者朱嘯虎/中興新村報導
2015.07.15
改善蓮子收穫後處理工作環境,農糧署決定將這門技術,移轉給業者,讓蓮子的「去芯作業」採半自動化,降低成本,讓蓮子生產條件優於其他各國。
農糧署表示,蓮子為國內重要特產,以往剝殼蓮子人工去芯處理作業耗時、成本也高;而為改善蓮子收穫後處理工作環境與取代人工去芯作業,該署委託嘉義大學研發成功「半自動蓮子去芯機」,並開發商品化機型,預定今年內會技術移轉到業界,並將去芯機商品化量產,進而投入蓮子去芯作業。
農糧署說,蓮子去芯使用「半自動蓮子去芯機」,非但可以降低生產及加工成本,且能提高農民收益及蓮子品質,如此應用於蓮子產區,或器械銷售至國外其它國家對促進蓮子產業,有莫大助益。
農糧署指出,國內蓮子的栽培主要分布於桃園市、嘉義縣及臺南市白河等地區,以白河為最大產地,栽培面積約300公頃,產期為五月下旬至八月下旬。
而蓮子芯味苦,不適合食用,過去蓮子「去芯」,多依賴人工,經嘉義大學以幾何原理,依蓮子形狀研發適用之去芯機,配合不同去芯針及加工速度條件下,其去芯率可達97%~99%。
嘉大說,這部「去芯機」每分鐘可加工45粒以上蓮子,約為傳統人工去芯速度的4至5倍,省工、快速,大幅改善農村勞力問題,而且去芯後仍可維持「人工去芯」同樣的品質水準。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06.27
林永鴻揭開教育隱密箱 縣府驚異2009.11.19
15位身障職訓清潔維護班結業2016.06.01
財政許可下 林明溱:要擴大假牙補助2016.12.20
就職2週年熱鬧與抗議交錯 民眾傻眼2010.06.07
首批人工孵化綠頭鴨今野放生態池2013.03.21
日月潭特色遊學中心辦遊學課程2009.03.24
集集影雕秋水緣作品展即日展出2009.08.12
國姓獨棟鐵皮屋發生火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