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藥後躺睡造成食道破裂切除重建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06.23
一名男子吞藥後即躺下睡覺,幾天後因喉嚨有異狀到醫院看診,檢查結果是食道破裂,必須切除重建。
一名五十七歲陳姓男患者,開車不小心撞上電線桿而受傷,到急診室就醫包紮後拿藥返家休養,回到家僅以一兩口水服藥,因體力不支立即上床睡覺,隔天開始覺得喉嚨卡卡,六天後因為吞嚥困難、脖子腫起來與發燒再度到急診就醫。
醫師以症狀(皮下氣腫與發燒等)初步判斷為縱膈腔炎並有敗血症跡象,使用斷層掃描檢查即發現縱膈腔內有氣體與膿瘍。
術前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上段有對稱性潰瘍腐爛,童綜合醫院胸腔外科主任童詠偉,緊急開胸施行縱膈腔清創並將損壞的食道切除,以胃造口提供腸道營養,病患在醫療團隊努力之下,感染情況逐漸獲得控制,休養三個月後,再使用大腸進行食道重建手術,術後患者復原良好,已能正常從口飲食。
童詠偉表示,藥物卡在食道造成潰瘍時有所聞,但造成食道嚴重腐爛破裂情形則不常見,主要原因應該是此患者本身有糖尿病,且血糖又控制不佳,導致免疫系統與細胞組織自癒力差,所以當藥物侵蝕時,食道嚴重潰瘍而穿孔破裂。
童詠偉指出,有些藥物成分酸鹼性較強,如四環黴素(治療青春痘)、鐵劑(治療貧血)、消炎止痛藥等等,另外因為膠囊遇熱遇水會產生粘黏,所以在服用膠囊性藥物時若不多喝開水,就容易黏著在食道上,而造成藥物侵蝕食道黏膜,進而產生發炎與潰瘍情形。
童詠偉呼籲,食道是透過一節一節方式進行推進蠕動,因此吞藥時還需要搭配喝下200cc至300cc溫開水,並且注意服藥完不可馬上躺下,應先保持站姿或坐姿約三十分鐘,另外建議一次只吞一顆藥,尤其膠囊型藥物要特別注意。當喉嚨或食道的異物感遲遲無法消除,或出現不適症狀時,就應儘速就醫檢查。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7.11.30
台中第三家小規模多機能服務啟用2016.08.01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開幕2013.04.04
市府成立H7N9流感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010.03.17
太平枇杷美味上市 週日熱鬧登場2012.11.14
台中單元一與二重劃會違法命令解散2015.09.04
農業局輔導大安蔥獲產地標章認證2011.02.14
台中藥頭逃跑摔斷腿被逮2015.05.26
東勢林管處違建都發局將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