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爭取安和遺址列為國定遺址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05.09
台中市安和遺址挖掘出距今約四千年至四百千八年之間的「安和阿嬤」人骨,將台中人類活動的歷史上推到五千年前,市長林佳龍與科博館館長孫維新等人於九日一同為人骨揭開面紗,林佳龍表示,發現安和阿嬤把台中的歷史上溯到五千多年前,令人震撼與驚喜,他將爭取將安和遺址列為國定遺址。
安和遺址坐落台中市西屯區安和路與朝馬路交叉處,占地約四百平方公尺,經過一年多的試掘與搶救,上午由市長林佳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孫維新、科博館人類學組主任屈慧麗等人,一同召開記者會宣布挖掘成果,並為安和阿嬤揭開面紗。
人類學組主任屈慧麗表示,該處遺址共發掘四十八具人骨,四千多件陶片,及許多石器、玉器與獸骨、鯊魚牙齒、貝殼等動物遺留物,也有植物遺留物如稻米、種子等。
而其中一具出土人骨,經過碳十四年代檢測,判斷為距今約四千八百至四千年之間,年齡約四時至五十歲之間生過小孩的女性,為目前台中市年代最久遠的出土人骨中最早的人骨,可說是台中「最早的媽媽」,並命名為「安和阿嬤」。
林佳龍表示,安和遺址證實台中在五千多年前就有人類活動,乘載非常豐富的人類文明,並留下遺址,令人震撼也十分驚喜,也宣布台中是擁有五千年歷史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靈魂,城市就是文化的容器,他將繼續支持科博館的挖掘工作,未來將再委託專業團隊在安和遺址範圍內試掘,讓更多人認識台中,而他也宣布將爭取安和遺址列為國定遺址。
林佳龍指出,除爭取國定遺址外,他將規劃城市博物館,展列臺中重要文化遺址,與更多民眾分享台中歷史發展。
文化局表示,這次發現的許多史前遺物經過碳十四年代檢測,距今約五千六百四十至三千九百八十之間,是屬於大坌坑時期的文化,且有許多陶片,有助於瞭解新石器早中期文化發展,此次搶救也發現鯊魚牙齒,可能代表當時此地距離海岸線相當近。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8.08.02
中市提高路外場親子車格比至5%2015.04.15
吃激素催熟鳳梨恐性早熟?農試所:報導不實2016.08.31
衛生局副局長升任衛福部照護司長2016.11.30
中市主動查緝禁止日本五縣市食品輸台2015.03.12
嘉邑佛緣宮福惠媽回鑾海線居民熱烈迎接2014.02.04
彩券行開市發彩券紅包2011.03.26
繪本花園 台灣兒童圖畫書百人插畫展2017.03.25
大甲媽起駕 三千環保志工加入遶境掃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