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前校長李家同重回學校開課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5.02.07
教書四十年,教授李家同回到當年當校長的靜宜大學開課,徒子徒孫重溫當學生的舊夢,場面溫馨感人。
為國家作育英才、長期投入社會公益與弱勢學生課後輔導的靜宜大學前校長、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今年教書滿四十年,他於臉書揪團開課,於七日在靜宜大學為來自海內外各行業約三百位學生重溫「放大器線路設計」課程。
李家同指出,國家工業要升級,一定從基礎做起;每個人離開學校後,要自我進修,活到老、學到老,政府需重視成人教育,才能提升國家競爭力。
李家同自豪的表示,「放大器線路設計」是他自學成果,全國只有極少數資訊系所教授會教此課程,但這也引起許多疑問與困擾,很多人甚至沒有聽過何謂「放大器」,雖然目前已進入數位時代,有綠能科技、大數據、雲端科技等時髦課題,但他不講這些新議題,放大器屬於類比電路(analog circuit),超過一百年歷史,是老掉牙的東西,但老掉牙的東西並不容易做,歐、美、日的積體電路設計公司都會推出放大器系列產品,而且種類多,有低雜音放大器、高頻率放大器、高功率放大器等,可見放大器極受重視。
李家同說,國家工業要升級,一定要從基礎做起,電路設計是基本功夫,此次他的學生願意報名上課,因為他們都知道基本功夫的重要性,也瞭解若能做得好,價值會非常高。
四十年團聚一次,這一定是最後一次,教書滿四十年,李家同勉勵每個人都應該終身學習,之前他在大學所學的放大器是使用真空管技術,以後完全靠自學,整個國家都應該注意成人教育,若每個人在離開學校後,仍然不斷學習,一定能提升國家競爭力。
靜宜大學校長唐傳義是李家同的學生,他表示,老師是教育家,四十年前放棄美國優渥的工作及待遇,回到台灣教育下一代,散播教育的種子,他的學生很多從事教職,也傳承延續老師正義感、好學不倦、投入社會公益、關心弱勢族群的理念。
逢甲大學資工系講座教授張真誠表示,以前當學生,學到的不只是新知識,最重要的是,老師常可將艱深理論,用非常生動活潑方式導入,讓初學者,一聽就懂,而且久久難忘,從課程中,學到舉例與表達的技巧,老師常年熱心教育,照顧弱勢團體,為貧困孩童爭取權益,身體力行足為後輩之典範。
擔任半導體資深工程師的吳柏宏很感謝老師在畢業後仍然持續關心就業及生活情況,並不時提醒及教導業界最新的技術發展,工作上若遇到不瞭解的專業技能,老師也會協助詢問該領域專家,讓學生維持競爭力。
圖說:李家同教授(前左五)與昔日的學生們合影。(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2.22
中部地區響應反核團體2018.04.30
婦人子宮畸形手術治療後順利懷孕生子2018.07.25
大甲五里牌段將開挖公井十公頃農田受益2017.12.29
清水警分局高派出所新建辦公處落成啟用2014.02.18
中市全力爭取主辦東亞青年運動會2014.09.22
胡志強:大自然反撲不會聽我們的規劃2011.08.08
台中爵士音樂節締造傲人金氏紀錄2018.05.17
中市將打通五權南一路至美村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