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臂神經叢損傷釀禍
台灣新聞網記者陳祐堂/台中報導
2014.10.08
男大生年初時因車禍造成左肩脫臼,原以為只是關節受傷,經過脫臼復位後,卻發現左側肩關節與肘關節依然完全無法使力猶如癱瘓一般,到光田綜合醫院骨科接受精密的檢查,才得知是當初脫臼造成「臂神經叢」損傷沾黏,神經訊號無法順利傳導,導致左手動彈不得。
這位十九歲的楊同學是熱衷運動的大男孩,平時最喜歡與三五好友相約打籃球鬥牛,然而一場小車禍,卻讓他精采豐富的年輕生命蒙上陰影,今年二月間因騎機車外出時發生車禍,所幸當時只是左肩脫臼的輕傷,沒有生命之虞,原本以為只要將脫臼的關節復位並配合復建後,就能順利恢復原貌。
但復健了兩個月,左手肩關節還是完全不能動,肘關節力量則是大幅衰退,整隻手無力根本就舉不起來,漸漸的左肩三角肌甚至嚴重到明顯萎縮變形,他感到非常不安,看了許多醫生卻都說不出明確的原因,只告知他可能是車禍外傷造成的後遺症,也未施以進一步的積極診斷與治療。
小車禍造成的脫臼,竟讓楊同學的左手猶如殘廢一般,更別說重拾喜愛的籃球運動了,他變得鬱鬱寡歡,但家人鼓勵他再聽聽其他醫師的說法,所以楊同學又抱著一點希望,來到光田綜合醫院骨科看診。
骨科醫師楊鎮源先透過理學檢查分析,懷疑患者極可能是臂神經叢出問題,進一步安排X光片與核磁共振等影像掃描,同時請神經內科醫師進行神經傳導速度與肌電圖檢查;在審慎評估楊同學神經傳導的狀況並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後,更加確定是當初車禍時外力拉扯造成「臂神經叢」損傷進而導致神經沾黏現象,以致於控制肩關節與肘關節的運動及感覺神經傳導受阻,讓左手麻木無力難以動彈。
考慮到神經恢復具有黃金治療時間,楊醫師立即為患者施行手術鬆解臂神經叢沾黏的部位,術後並搭配該院復健科團隊的療程,術後五個月回診時,楊同學左手功能幾乎都已恢復,能順利施力以及高舉,相信再過不久就能重回籃球場。
楊鎮源解釋,臂神經叢位於頸部和肩膀之間,主掌肩膀以下整隻手臂到手指肌肉的活動,因此若受到外力拉扯造成臂神經叢受損、沾黏或甚至斷裂時,就會嚴重影響手臂的功能,造成暫時或永久的殘障,由於神經再生速度慢,較嚴重的損傷若僅透過復健效果有限,長時間接收不到神經訊號的肌肉最終將會永遠的萎縮而喪失運動功能。
他建議,輕微的神經叢受損或許可先復健治療觀察,如進步有限再透過手術處理;但如果神經叢斷裂或嚴重沾黏,最好在受傷後三至六個月的黃金治療期內以手術治療,將神經沾黏部位鬆解,或透過新式的精密手術將週邊狀況良好的神經轉移到斷裂部位,之後再搭配復健治療,將可望逐步復原。
醫師也提醒,許多臂神經叢患者往往在第一時間無法得到正確的診斷而在各大醫院輾轉流浪,最終錯失寶貴的黃金治療時間,其實有不少肩部外傷如鎖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肩膀脫臼的傷患,往往同時合併有臂神經叢損傷,所以在外傷痊癒並復健後,若上肢無力、麻痛或肌肉萎縮等症狀遲遲無法改善甚至持續惡化時,可就醫進一步接受檢查,確定是否與臂神經叢的受損有關,及早施以積極的治療,避免留下手臂永久的功能障礙。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6.04.24
女子不慎滑入大甲溪搜救人員無所獲2008.03.25
新民高中舉辦林之助追思紀念會2012.03.08
台中弘光科大推低碳健康餐2011.02.16
台中市府重視培植在地藝術團隊2011.06.24
看好兩岸房地產 張鐵林來台為建案代言2011.09.14
台中梧棲小卷季17日登場2014.03.25
福興宮媽祖廟神像列古物彰顯文化價值2012.12.10
新社花海第四週假日遊客不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