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0:33

林佳龍積極回應市民需求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4.09.25
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參加由遠景出版社舉辦的「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新書發表會,與前財政部長呂桔誠、前雲林縣財政局長陳錦稷,以「創造性財政思維」來檢視台灣財政問題。 身為主編之一的林佳龍提出,以一個新觀念「創造性財政」的核心價值;兩個新方向,「推動參與式預算」與「以財政自主落實地方分權」為兩大努力方向,他也點出在胡志強主政下的台中市,市政建設在合併升格後沒有明顯。 林佳龍表示,未來也將讓台中市的財務完全透明化,讓市民的納稅錢,藉由人民的參與讓預算民主化,重建中央與地方財政的關係。 林佳龍指出,「以民為本的創造性財政」是由他和呂桔誠所共同主編的一本財政研究論文集,共有八位專家學者參與撰寫,所謂的「創造性財政」,指政府財政應以「量出為入」為原則,以市民需求為導向,積極尋找財源,但絕非忽視財政紀律。 相反地,是「以人為本」,將財政作為配合與實現市民需求的工具,自二○○八年全球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國內外的演進趨勢與諸多實例,紛紛證明「創造性財政思維」,才是財政的新王道。 林佳龍說,二○一○年縣市合併升格後,即將邁入六都時代的台灣,需改革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失衡、區域發展、資源分配不均等重大問題,一方面要讓權、錢下放地方政府,給他們自由揮灑的空間。 另一方面,地方主政者也應負起責任,以「創造性財政」為核心宗旨,滿足市民之所需。 林佳龍認為,在胡志強主政下,台中市財政有三大問題,首先是縣市合併升格後,台中市財政資源大幅擴張,市政建設卻沒有明顯升級,目前正在市議會審議中的二○一五年度總預算,歲出總額為一千一百三十五億六千六百四十五萬餘元。 與升格前相較,足足增加二百三十五億餘元,一年增加二百三十五億元的預算,但台中市該有的建設仍然難產,如巨蛋、國際會展中心等,連捷運藍線都被取消,只能屈就馬英九口中的窮人捷運BRT,甚至根據監察院審計部台中審計處資料,捷運綠線要到二○二○年才能完成,等於是胡志強就算再次連任,捷運還是一條都無法完成。 其次,債務餘額迅速攀升,舉債空間所剩無幾,胡市府一再宣傳,台中市的財務狀況為五都第一,減債能力優秀無比,林佳龍點出,日前台中市財政局長李錦娥都已坦承,台中市目前 四百五十億元的舉債空間,在扣除明年新增的一百九十億元債務預算後,額度只剩下二百六十億元,不啻為「債留下任市長」,若依照此速度舉債,台中市的債務餘額將很快突破「公共債務法」的舉債上限。 第三,預算執行率低落,「怕舉債而不建設」的心態更是要不得。審計部二○一三年的總決算審核報告中便指出,台中市二○一三年預算的應付保留數,占預算比率高達百分之十九點九七,「歲入歲出預算執行情形未如預計,保留比率偏高,亟待檢討改進」。 林佳龍以進度一再落後的捷運綠線為例,強調低落的預算執行率,凸顯出胡市府「怕舉債而不建設」的心態,根據這些例證,胡志強宣稱后里花博有五百億元預期收益、水湳經貿生態園區有八百億元預期收益,又怎能讓人信服? 林佳龍表示,新的台中市長應該要有創造性財政的思維,積極回應市民需求,將珍貴的預算資源花在刀口上,以有效推動市政建設,他提出兩大努力方向,首先是「推動參與式預算」,強調從預算編列到後來的審查過程,都應納入市民的意見與監督。 其次是「以財政自主落實地方分權」,希望中央與地方政府就個別工作事項,依垂直分工原則共同合作,提供符合人民需要的財貨與服務,以落實權責一致的原則,建立真正的責任政治。 林佳龍指出,台中市未來的財政,應以中彰投整體區域發展的角度出發,讓台中扮演區域發展火車頭的角色,若能先厚植財政基礎,進而使財政支撐台中市,則台中就有帶動整體中台灣發展的強勁動能,而這也是創造性財政所應扮演的政策功能。 陳錦稷表示,財政失靈會讓市政失靈,目前議會在審核明年度的總預算,歲出編了一千一百三十五億,但是歲入只有編列了九百四十六億,明年預算收支之間的差短財政的赤字,都必須靠舉債來支應,明年度大概舉一百九十億左右,將是未來台中市財政相當辛苦的事情。 陳錦稷指出,先前市長胡志強所提到,台中市的債務未償餘額是五低最低的,最大的原因來自於先前公債法沒有修正,公債法限制了好大喜功的市長不能以舉債來做太多事情,這讓他先天上制約了舉債的速度,但公債法在胡志強的努力下放鬆後,在「吃飽時就將皮帶放寬」的「皮帶條款」下,台中市的舉債由歲出預算的百分之十五放寬至二十,加速舉債若未將預算使用到有延續性的建設,將會讓市府在債務上難以翻身,另外土地開發的基金不斷地在貢獻市庫,二○一三年度的決算數土地相關基金繳入市庫就有六十五億元,未來靠土地開發來貢獻市庫,將越來越不受社會所允許,隨著景氣的反轉,中央政府將限制炒房來避免危害經濟發展,市政府要靠土地開發貢獻市庫會越來越難。 陳錦稷表示,現階段台中市財政面臨的問題,包括縣市合併後,五都升格但市政沒有升格,人事費用偏高以及支出結構僵化,收支差短逐年擴大,且有越來越依賴中央財政之勢,而且儘管台中市的財政狀況目前還算得上穩健,胡市府卻缺乏相應的預算執行能力與效率,台中市的財政支出執行的能力低落,更是由於沒有務實的市政規劃,導致無法編出預算加以執行的主要原因,從各縣市「平均每人財政支出」的數據上,可一目了然。 根據立法院評估報告,以二○一一年度資料計算平均每人財政支出,台中市人均財政支出能力(三萬六千三百六十四元)為全國倒數第四名,僅約略高於農業縣市的雲林縣,由此可見,台中市長胡志強一直低落的施政滿意度,其來有自。 呂桔誠則指出,任何地方政府首長所能掌握的預算,實際上都非常有限,創造性財政的目的,是要設法對可掌握的預算,做最有效率的運用。 對其餘絕大部分的延續性預算與固定預算,則需設法提升其效能,俾使其符合政策目標,提升社會與市民的福祉。 圖說:林佳龍(左)於新書發表會中說明他的構想。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