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龍推動城中城一二三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4.09.04
台中市長候選人林佳龍於四日,舉辦中區再生都市發展論壇,邀請中華民國都市設計學會專家到台中來為中區進行「健檢」。
這項論壇,包括前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都市設計學會理事長王俊雄、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副教授李謁政、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副教授劉曜華、台灣都更公司副總經理黃智鈴、紅點文旅總經理吳宗穎、建築師謝文貴及議員何敏誠、議員候選人江肇國以及數十位關心中區議題的民眾,均一同參與。
林佳龍表示,針對中區商業活動的沒落,提出「城中城一二三」計畫,以「一個唯一、兩個轉變、三個方案」讓中區存舊立新,未來將推動三大方案;成立「新組織」、注入「新活力」、提升「新視野」,成立新組織包括進行跨部門資源整合、在中區成立創意投資計畫注入「新活力」、進行舊城區的整體規劃開發,從「空中看台中」,提升縣市合併後的城中城「新視野」。
林佳龍指出,台中市舊市區等於是中台灣心臟區,提供大台中發展源源不絕的文化創意與商業活力,雖有公共資源投入,換來的卻是欲振乏力的商業環境與日漸毀敗的歷史文化街區,根據工商普查最近五年來〈2006-2011,每五年調查一次,2011年為最新數字〉店家四間關一間、工作三個少一個,就連屬於原台灣省城一部分的舊儒學考棚建築,至今依然埋身舊州廳後方巷弄內,舊市區的歷史文化日漸黯淡,也是市府無能與無心的具體證據之一。
林佳龍提出「城中城一二三」,將以「一個唯一、兩個轉變、三個方案」做出市區改正,存舊立新,讓中區在舊的建築架構下,建構起新的商機;用「一個唯一」,讓中區再生成為最與眾不同的地方。
林佳龍認為,「兩個轉變」即是過去一直提倡的「大台中山手線」政見中,其中將「山線高架捷運化」的部分,火車站北移後,北至精武車站,南至五權車站,左邊透過中正路往西到中西區交界,往東至復興路、建成路,將前後與站串聯起來,因交通與空間結構轉變,將可重組過去無法單點解決的問題,第二個轉變即是大台中縣市合併為直轄市,要有更大的都市規劃權,要以城中城的概念重新定位,透過交通土地重新利用,創造出更大的大中區城中城格局。
另外,針對「三個方案」,林佳龍表示,過往中區是以點狀、針灸式的空間治療方式,在鐵路高架、新火車站即將完工之際,已經到了需要全面檢討的時機,針對中區的問題,有「三個缺」跟「三個新」:一、缺乏專責機構,都市計畫完成後,缺乏專責機構負責管控與維護;二、閒置空間缺乏媒合誘因,部分災損建築造就的負面擴散效應,迅速擴及整個街區,導致頹廢現象一發不可收拾;三、舊市區與周邊景點缺乏有效串聯與整體行銷。
林佳龍說,當選市長後,要立即推動「三個新」方案;第一,要成立「新組織」,政府要有新的「權」,市民要有新的「利」,舊市區再生跳脫公務機關束縛,以全新公法人組織,進行跨部門資源整合行動,才能立竿見影。林佳龍以國外市中心再造經驗為本,具體提出中區都市再生公司公法人作為舊市區再生的核心工具。
第二方案要注入中區「新活力」;舊市區再生需要新活力,近年來陸續出現的點狀突破性作為,包括宮原眼科一二館、好伴共享空間、老飯店新面貌等創意行動,充分顯示舊市區依然具備吸引新人才進駐的魅力,關鍵在於創建人才願意進駐舊市區的活力平台,也就是低成本資金及夥伴關係。
林佳龍表示,日前推出「青創銀行」政見,將編列三到五億的預算,提供給青年朋友創業第一桶金,在舊中區裡結合青年的創意,讓新舊和諧並存,為中區注入多元活水,創造多樣性消費者與新居民。
最後,林佳龍提出中區再生「新視野」,要從空中看台中,縣市合併後的城中城,有了新車站、新座標,要迎接台中新火車站來臨絕非單純的中區改造而已,應進行舊城區的整體規劃開發。
前經建會主委張景森表示,相當懷念過去在台中市當副市長的時期,台中可講得出的建設,幾乎都是民進黨中央執政時期進行推動的,在台中時即相當關心中區議題。
包括鐵路高架化的政策,但幾年下來中區的發展幾乎都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建設中區必須要有專屬的財源,一般國外做法是以「新舊連動」方式。
如新區七期新增的房屋稅或地價稅,將在新區發展的收益挹注回到舊區,政府將舊市區的空間做「包租包管」,租下來後再以便宜的租金租給創業者,人潮進到市區後即帶動錢潮,未來的大台中山手線完成後,這個地方就會變成重要的戰略地區,變成台中市新的經濟重心的發源地。
議員何敏誠表示,台中火車站周邊光是鐵路高架化的都市計劃至今都尚未定案,未來希望能盡快定案後,才能夠找出財源、基金、人力,做出資源整合才能盡速推動中區的地區發展。
林佳龍認為,新台中車站有機會成為散布東區、南區及北區各大據點的核心轉運區,這些據點包括:新設精武及五權高架車站、體二運動文化園區、干城重劃區、台糖區段徵收區、旱溪媽祖及東光綠園道、建國市場、舊酒廠創意園區、國家數位圖書館、綠川生態及商業廊帶、演武場及典獄長宿舍、台中州廳、台中文學館等。
林佳龍還表示,人潮聚集的地方才是城市,這些原本分布於外圍、各自為鎮的景點,將輕易地透過火車站轉運中心及健全的自行車服務機能,變身強化舊市區心臟機能的養分,讓市民可以「住在中區,樂活舊城區」,以更高的視野作為舊城區永續發展的良方,讓舊中區有新未來,讓未來的台中在十年奠基中,有百年榮景。
圖說:林佳龍(中)主持論壇。(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2.07
慣竊轉換偷竊地仍被查獲2016.08.25
交通部完成鐵路高架化履勘市府配合改善措施2013.02.17
中市文化局五中心志工首度聯合團拜2017.09.29
腸病毒持續升溫2012.01.31
大里二月四日舉行農民節慶祝大會2013.12.31
竊嫌行竊失風當場被逮2015.04.14
通緝犯前後均遭同一所長查獲2008.08.01
文資處卸、新任主任交接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