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T通車後公車效能提升顯注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4.09.01
台中市快捷巴士BRT通車後,台灣大道上公車班次從原本八百五十二班次減少六百五十班次,減少百分之七十六,但公共運輸能量提升約三成。
服務水準也明顯提升,一般公車由每小時平均十四點八公里提升到十六點八公里,提升約百分之十三點五,而BRT是每小時平均十九點八公里,較一般公車提升百分之三十五。
台中市交通局長林良泰在市政會議做BRT藍線建置成果專案報告,他指出,BRT通車後,每日BRT班次為四百二十二班次,台灣大道上的公車路線整併,每日公車班次約減少百分之七十六,但公共運輸服務量現在每天維持四點五萬至五萬旅次量,提升約三成,BRT未來絕對是台灣交通最重要的選項。
市長胡志強表示,台中市必須面對經濟越來越繁榮,避免交通黑暗期,BRT還有改善空間,要盡速改善力求完美,交通局不能忽視兩個狀況,搭乘BRT的人數需求量會增加,要未雨綢繆,並且宣導「以人為本」的觀念,開車讓行人第一、自行車第二、大眾運輸第三,鼓勵大家少開車就會少塞車,讓大眾運輸的重要性凸顯,更要把大眾運輸做得更方便。
交通局長林良泰指出,台中市捷運藍橘線都需要一千億元以上,以台北捷運為例,路網完整需要八千億元,而台中市資本門每年預算大約二百億元,市府要四十年不做其他建設,才能支持捷運八千億元的經費;而一條地下化的MRT可以蓋二十五條費用低廉、班次密集及路網完整的BRT。
林良泰說,台中市大眾運輸從公車改革出發,由BRT邁向MRT,BRT的建設經費只有MRT的二十五分之一,工期只有MRT的五分之一,有人抱怨蓋BRT的交通黑暗期有些長,但台北蓋捷運的交通黑暗期為八到十年,台中市民無法等待那麼久的時間。
副市長徐中雄表示,BRT交通規劃可以用這麼短的時間跨越到縣區,是台中人的驕傲,台中的面積是台北的八倍,台北一百公里要花八千億元,台中可能要花六兆四億元來蓋捷運,所以BRT絕對是台中市最好的選擇。
都市發展局長沐桂新表示,BRT是有前瞻性與指標性的設計,他經過台灣大道看到BRT的車班很多,搭乘民眾人數也很多,民眾對於BRT非常有好感,很多國際大都會蓋再多的停車場或馬路都無法解決交通的問題。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7.09.04
迷失老翁找嘸路 熱心員警助返家2017.06.05
開心農場與烏日國小合種蔬菜義賣2015.11.13
蔡英文提創研計畫朝智慧機械之都發展2016.02.05
久坐車內全身痠麻九招拉筋操放鬆肌肉2012.02.26
台中市議員李麗華今日嫁女兒2014.03.25
愛心家園人行橋新建工程四月動工2015.08.07
市府赴美分享電廠減碳議題2011.01.05
台中霧峰警方破獲賴詐騙犯罪集團逮捕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