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宜大學研發行動中文報讀軟體語音助手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4.07.31
靜宜大學研發「行動中文報讀軟體-語音助手」提供完善的功能,便利視障者使用智慧型手機,讓生活更自主與便利,智慧型手機與日常生活緊密結合,除「通話」用途,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應用服務功能。
由靜宜大學研發團隊結合工研院技術,所研發支援Android平台的「行動中文報讀軟體-語音助手」,將智慧型手機的簡訊、電子郵件、來電、未接來電、電力使用狀態、LINE、SKYPE、FACEBOOK等,更完善的轉換成語音,同時提供語音協助撥號功能,該校也免費提供軟體,讓民眾下載運用,便利視障者使用行動裝置,讓生活更自主。
靜宜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教授兼計算機及通訊中心主任蔡英德表示,「語音助手」功能分為「訊息報讀」與「撥號功能」,「訊息報讀」將LINE、SKYPE、FACEBOOK、簡訊、電子郵件、來電、未接來電、電力使用狀態等轉換成語音,「撥號功能」則讓使用者透過聲控,順利撥出電話,也可利用視障用撥號,以觸控的手勢滑動,撥號或選擇聯絡人,系統提供語音操作,使用者可聽取操作說明,進行撥打電話功能。
蔡英德指出,有別於其他行動中文報讀軟體,靜宜大學提供完備的LINE、SKYPE、FACEBOOK等完善的報讀服務,不論螢幕是否鎖定,均能報讀「電子郵件」標題、寄件人與完整內文,「語音助手」也增加定時報讀電池使用狀態、未接來電者的姓名及號碼,也能定時提醒「簡訊」內容等貼心服務。
畢業於靜宜大學資訊管理學系,也是資深資訊工程師的視障者楊煥賢表示,智慧型手機已成為生活不可缺的輔助工具,但隨著不同廠牌與型號,手機的螢幕尺寸、清晰度與畫面內容會有很大差異,也成為視障者學習的阻礙。當使用者拿到新手機,必須花很長時間熟悉操作畫面,有時還無法順利透過撥號盤撥打電話,也常遇到與無障礙操作不相容的困擾,若使用者對軟體不熟悉,這支手機恐怕就沒用途。
楊煥賢指出,靜宜大學所研發的「語音助手」學習與操作簡易,且符合無障礙操作方式,可透過觸控而得到語音回饋及利用語音命令聲控方式撥打電話,同時輕易得知目前是否有新訊息或新郵件,忙碌時能從語音提示,預先聽取部分內容,可節省反覆操作手機的時間,「語音助手」讓使用者只需短暫學習,即可使用基本通訊聯絡功能,是值得推薦並繼續發展的軟體,期望未來能陸續整合與視覺生活相關的功能。
靜宜大學目前與社團法人台灣數位有聲書推展協會、台中啟明學校等單位共同推廣「行動中文報讀軟體-語音助手」螢幕報讀軟體,增加視障者獲取資訊的管道,讓生活更便利。
圖說:盲人學習使用行動中文報讀軟體。(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7.06.16
冷凍魚未標期限中部消保律師團建議修法2008.05.05
光鹽義賣時裝女鞋 教弱勢婦女釣魚技巧2011.08.17
台中市長與馬來西亞國際發明展學生分享2008.01.02
大里高中校長林本川調任師生不捨2015.09.25
中市將推動發展智慧城市物聯網2017.11.23
市府專案補助原民花東自強兩新村重建2011.12.02
台中市府明年編列八億多公園工程預算2009.09.04
中縣H1N1確診陽性A型流感5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