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早儲備退休金觀念預約晚年美好生活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4.06.20
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今天主辦「有始有終理財系列」講座,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政府推動各項老年保險商品,透過商業年金保險,長期照護保險,保障老年有尊嚴的生活;他提醒民眾建立及早儲備退休金觀念、定期檢視退休資產,穩健調整資產類別比重,預約「晚美樂活」退休生活。
講座由行政院南部中心與金融監督管委會及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合辦,於高雄美術館召開。
行政院南部中心執行長江玲君主持;張玉煇主講「如何安心養老?慎選理財工具」,消費評議中心教育宣導企劃處副處長官承儒主講「金融消費者保護法」;會場氣氛熱絡。
江玲君說,社會朝「少子化」及「高齡化」兩極發展,理財已成「一生志業」;理財觀念須從小紮根;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則讓民眾增進市場信心,促進金融市場健全發展。
張玉煇表示,規劃退休理財,愈早開始愈能輕鬆達標,愈年輕愈能承受風險,又長期投資取代短線進出,資產配置取代隨意投資。
他指出,退休前的「累積期」,應積極從事有效率投資,利用高投資報酬率、稅賦優惠及複利累積退休財源,並以較少成本籌措退休金;越接近退休,投資策略越保守;投資工具可利用定存、股票、債券、共同基金、年金保險等處理。
至於「清償期」則指退休後累積退休金總額,轉換成連串退休所得;著重保留足夠退休金供生活所需,盡量極小化投資風險,並適度規劃每期可用退休金,降低活太久導致退休金不足的風險。
張玉煇表示,退休理財工具無好壞,只有適不適合的問題;個人須具備金融商品專業知識,投資標的如高獲利,一定伴隨高風險;應考量商品風險度及可承受風險底限;他鼓勵民眾透過高齡化保險商品,規劃退休經濟安全,以補強社會保險及福利制度保障缺口。
官承儒表示,金融服務業提供投資型金融商品或服務時,應向消費者揭露可能涉及風險資訊,包含最大可能損失、商品所涉匯率風險等。
他指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商品可能虧本;高報酬商品也常是高風險產品,選擇適合的商品,除法律課予業者責任,消費者也需建立正確投資觀念。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0.12.26
跨百光年晚會四階段交通管制 大眾運輸服務再升級2017.10.31
中鋼前3季稅前盈餘年減11% 仍看好第4季2022.01.11
慈濟志工會「歲末祈福音樂會」 用感恩心揮別過去、用歡心迎接嶄新的一年2012.05.27
加工出口區高雄園區瑞儀光電公司研發優異2020.04.03
海巡陪伴幸福常在-「疫情隔絕不了的親情」全臺首映2011.12.05
克盡社會責任 中鋼網頁發表節能環保影片2017.07.19
「台灣好行」使用電子票證搭乘享半價2010.08.22
合掌之鄉生命園區舉辦法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