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2:33

第一屆永續(綠色)科技研討會開幕式

記者李錫卿/台北報導
2008.06.28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前往台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國際會議廳,出席第一屆永續(綠色)科技研討會開幕式,並應邀致詞。 馬英九表示,一直以來他都非常關心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等議題。在過去200年間人類科技的發展,可以說超越世界出現人類以來5、60萬年的任何一個時期,創造了有史以來最璀璨的文明,相對的也對環境造成最大的破壞,也因此讓大家開始關心如何兼顧永續與發展。 馬英九接著表示,聯合國於1997年通過「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及在2005年簽訂「京都議定書」,訂出減碳的目標,這些都是國際間對環保議題所做的努力。而他在台北市長任內對廢棄物的處理、水及空氣污染等方面也有很好的成績,並得到國內或國際的獎項,例如:實施垃圾費隨袋徵收措施,使垃圾減量超過60%,山豬窟垃圾掩埋場的使用年限延長超過15年;把基隆河的RPI(River Pollution Index)值降至6以下;在空氣污染方面,將不符合指數的日數降至不到50天。 馬英九表示,目前台灣每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與全世界相比名列前矛,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因此我們要朝下面四個方向來努力。第一、節能減碳,尤其是有關碳的捕捉和儲存的科技,如何使用碳發電,又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這方面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溫差發電等替代能源,也都在積極研究規劃中,雖然短期間無法大量運用於商業運轉,但也是未來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第二、資源循環,如何使產品不斷利用,減少用後即丟的可能性,例如使用環保餐具;第三、去除污染:在產品的製造過程中減少污染物的排放;第四、保育自然:如何運用農業、生物的科技,讓自然獲得更大的保護。 在「京都議定書」中附件一、二所列需遵守減碳目標的國家,其中附件一均為資深的工業國家,中華民國並非締約國,但也不必自外於議定書的規定,因為台灣也是重要的新興工業國家,在全球界的工業及外貿中均名列前20位,尤其在電腦、通訊產業更是名列前矛,全球80%以上的電腦、筆記型電腦都由台灣或台灣人生產,主機板的比率則更高,有11項產品是全球市佔率第一,因此台灣的影響力絕對不容忽視,但也絕對逃避不了這方面的監督,若不加留意,未來在產品出口方面可能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制裁。因此,他在競選時提出了清楚明確的減碳目標,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在2016至2020年要下降到2008年的水準、2025年減到2000年排放量、2050年下降到2000年排放量的50%,這是一項雄心渤渤的計畫,「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目標雖然遠大,但是一定能逐步達成,要即時且舉全國之力向目標邁進。 馬英九指出,要達成這些目標,台灣就要發展有效、乾淨及穩定的能源。過去8年台灣的能源使用效率不但沒有增加,反而降低了8%,也就是經濟成長平均不到4%,但能源效率卻減少8%,因此絕對有必要檢討台灣目前能源使用的效率,此外,也可充分利用太陽光電等再生能源或減碳節能設計如LED燈具等,才能真正做到節能減碳。 馬英九除期勉國人響應環保署所提出的「節能減碳無悔措施全民行動方案」外也表示,希望未來能在台灣雲嘉南地區造林6萬公頃,在減少碳同時也能涵養水源,6萬公頃能蓄積1億多立方公尺水量,相當於三分之一個翡翠水庫、五分之一個曾文水庫的水量,且對中南部地層下陷有所幫助,平地森林並可作為三座1000公頃以上的大型森林公園供民眾休憩。此外,節能減碳並非一定在台灣做,在其他地區也可以進行,只要未來減少排放的數量能加總計算即可。另一方面,也可透過碳權交易,讓台灣符合京都議定書的排放標準。 強調,政府也將同時配合相關措施,例如:持續增加研發經費,目前科技研發經費佔GDP2.52%,比美日韓等國低,將逐步增加至3%。替代能源的研發,一定要跟上世界腳步。在教育方面則加強人才培育及綠色能源、化學、產品及建築等課程,多方面同時進行,以達到節能、永續的目標。 馬英九最後表示,我們要做負責任的世界公民,贏得國際社會尊敬,不只在民主成就,希望未來也能在節能減碳、環保永續等受到國際肯定。前往五股鄉出席觀音山綠竹筍推薦記者會並主持拍賣,為觀音山綠竹筍代言,拍賣所得金額將移作八里、五股地區貧困學童營養午餐之用。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