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早晚溫差大農民加強稻熱病防治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華峻/南投報導
2014.05.16
南投縣政府表示,近日連日陰雨,但日間又因日照之故而快速回溫,水稻在這種溫度環境下,容易降低植株對病害的抵抗力,因而引起稻熱病的發生。
目前正值一期稻作水稻稻熱病好發時節,農友如不小心防範,有擴大蔓延之虞,造成更嚴重的損失,因此籲請農友應多加注意防範水稻稻熱病。稻熱病菌可危害葉片、稻穗、莖節及葉舌,主要病徵為發病初期於葉面上形成褐色或暗綠色小斑點,倘若環境適合病勢進展,則擴大呈紡錘型。
病斑周圍呈黃色,中間赤褐色,嚴重時葉片枯萎,如感染稻穗則造成榖粒不充實。
大氣環境相對溼度高於90%以上時容易發病,溫度高低變化劇烈,易減低水稻之抵抗力使病害更加嚴重。
農業處表示,稻熱病於一期作較易發生,一般而言,水稻插秧後35至50天開始發生為害。目前已在高屏地區發生,約有2%-5%的受害率,高雄區農業改良場已發佈葉稻熱病警報,籲請農友應多加觀察田間稻熱病病徵,一旦發現,應立即施藥防治,避免釀成病害擴散蔓延。
防治時應依據植物保護手冊規定,選用適當藥劑進行施用防治,例如15%加普胺水懸劑及20%加賜三賽唑可濕性粉劑等多種藥劑。
此外,在肥培管理方面應注意三要素之適當比率,氮肥切勿過重施用,以減輕受害程度。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1.05
小寒冬筍盛產每百公斤2萬82013.12.17
世界張氏總會長來台參訪2011.09.15
鹿谷警分駐所辦交通宣導活動2013.01.16
中寮永福村長許國舜因病逝世不再補選2014.08.22
水里商工成功挑戰玉山主峰2015.03.16
林明溱勘查打造觀光首都的預定地2018.05.01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水里登場2016.11.07
疏導愛蘭橋交通 設高架橋分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