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8:35

蔡炳坤:禁足處罰應訂定規劃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4.05.02
台中市一名國小二年級男童,因好動撞破學校鋁門窗,遭老師處以「禁足七天」處罰,男童誤解老師意思,不敢喝水、不敢出教室上廁所,竟導致私處發炎,副市長蔡炳坤答覆議員質詢表示,處罰應符合比例原則,並說明清楚,教育局未來應訂定規範,讓不同老師都有標準可循。 議員張廖萬堅在業務質詢時指出,台中市被罰禁足的學生非常多,老師要求學生不能離開教室;日前他收到這名男童家長投訴,男童因好動撞破學校鋁門窗,校方通知家長,要求賠償及做適當管教,家長都同意。 但七天後媽媽幫小孩洗澡卻發現,男童包皮竟發炎,一問之下才知道男童因被罰禁足,在學校不敢喝水、不敢出教室上廁所。 張廖萬堅列出教育部表列的正向管教措施,包含口頭糾正、正向管教、書面自省、通知監護人、增加作業、公共服務、課後輔導、靜坐反省、站立反省、轉班學習等,就是不見禁足。 張廖萬堅說,適當的管教可以接受,但教育部表列的正向管教措施中,任何處罰都不應超過一天,更何況連續七天禁足,是否違反比例原則?這位老師其實並沒有禁止小孩喝水、上廁所,但小二學生理解力不足,又承受犯錯的壓力及對老師的畏懼,不敢詢問老師,老師實施管教應說明清楚。 曾任建國中學、台中一中校長的蔡炳坤表示,此次的處罰方式他認為不適合,因為小二生判斷力不足,學校如處罰禁足,應符合比例原則,也要說明清楚,如果讓孩子誤以為什麼都不能做,會產生大問題,如果禁足普遍存在於各校,教育局應訂定規範,讓不同老師都有標準可循,校方也應更謹慎。 教育局長吳榕峯也認為這樣的處罰不恰當,處罰時應維護學生自尊心,並考量這種處罰能否改善孩子的不良行為,又不違反法令;台中市百分之九十九的老師表現都很好,連續三年得到創新教學全國競賽冠軍,老師如發生不當處罰行為,歡迎家長向教育局反映,市府一定了解並追究責任。 議員蔡雅玲、謝志忠也表示,適度的管教一定要考量孩子的自尊心,身體受的傷還可以復原,但心理的傷卻很難癒合。 校方回應表示,學生因不慎打破教室門窗,老師為輔導管教學生,規範一週內只在教室活動,雖然老師事先提醒可以上廁所,但因學生年紀小,認知尚未成熟,不好意思向老師要求上廁所,造成學生身體不適。 校方已與家長溝通獲得理解,並請老師依「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辦理,管教規範時間須注意比例原則,執行中也應隨時了解學生情況,做適當處理,達到輔導與管教學生的目的;校方將持續利用公開場合宣導,再次提醒全體老師注意實施正向管教學生的方法。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