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來潮腹痛有三型舒緩方法各不同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4.04.28
二十歲陳姓病患因天氣炎熱,每天至少喝二杯冰飲,也吃霜淇淋,痛經頻率增加,到童綜合醫院中醫科求診,醫師王崧表示,愛吃冷飲冰品的女性,確實會增加痛經風險,而痛經分成好幾型,舒緩方法各不同。
醫師王崧指出,痛經症嚴重時可能導致女性無法專心思考、頭暈嘔吐,最嚴重會引發昏厥,而影響正常上班上課,尤其每個月都必須反覆承受極度的不適感,造成許多學生與上班女性的困擾。
中醫認為「不通則痛」,月經來潮時的腹痛同樣是因為身體以及子宮氣血運行不暢導致,但造成氣血運行不暢的原因眾多,因此仍須尋求專業中醫師診斷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王崧說,通常在有規則的月經時,在月經來潮前一、二天腹部會有絞痛感,之後會逐漸緩解,此屬「原發性痛經」,此痛經的病因主要分成幾型:「氣滯血瘀型症狀」以經前期或經期下腹脹痛、陣痛或刺痛為主,月經量少而不暢,經血色暗或血塊較多,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常伴有胸悶脅脹或乳房脹痛,舌色有瘀斑、舌下絡脈多等;治療法則:此時應疏肝理氣、行血化瘀,藥物常會加入川芎、赤芍、蒲黃、五靈脂、烏藥、香附、延胡索等。
「氣血虛弱型」症狀:以經行至經後小腹綿綿作痛,按壓痛減,經量少而色淡,常伴隨小腹下墜感、面色蒼白、倦怠無力、畏寒肢冷等症狀,舌色較淡並伴有齒痕;治療法則:以補氣養血為主。藥物常會加入當歸、熟地、黨參、白朮、黃耆等。
「寒濕凝滯型」症狀:經前或經行下腹冷痛,飲熱水或熱敷則疼痛舒緩,經量較少常夾血塊。常伴隨大便稀溏、舌苔白膩等症狀;治療法則:以溫經散寒、健脾化濕為主。藥物常會加入茯苓、蓮子肉、艾葉、吳茱萸、乾薑、肉桂等。
患有痛經的女性,在平常時可以常對氣海、關元等穴道做保養;若月經來潮時腹痛難忍,也可按摩腿上的穴道,如:足三里、三陰交、血海等穴位,可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還有一些迷思是部分女性在月經來潮時會自行採用一些小撇步,例如:熱敷或飲熱薑茶、紅糖水,王崧醫師指出,飲用熱薑茶、紅糖水只會對於虛寒型的病人有些效果,至於採用熱敷的方式,若患者氣滯血瘀較嚴重,往往效果較小甚至無效,一般痛經者,若只在月經來潮時做熱敷動作,也只是暫時緩解,難以根本改善問題。
門診時也曾見過長期服用止痛藥來應付痛經的情形,通常部分患者反應會胃痛以及須逐漸加重劑量,而至中醫尋求改善之道。
王崧指出,會痛經的女性,生活上需注意飲食及日常保健,以免反覆發生生理疼痛,例如在飲食上,食物盡量煮熟食用,遠離冰品以及冷飲,其他如蘿蔔、竹筍、西瓜、番茄、楊桃等性質偏寒的食物均須避免,管控情緒並且保持心情愉悅,適當紓解工作壓力,選擇用運動的方式更可以達到兼顧紓壓放鬆與保持健康的雙重效果,在生活作息上需保持規律,若能切實注意保健,生理期便能輕鬆度過,不再惱人。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1.08
中市單親家庭幸福大團圓2012.08.27
霧峰光正農村土地重劃帶動農村新風貌2018.04.10
公車遭貨車撞擊號誌倒二人受傷2012.06.21
台中監理所辦第一次駕照成年禮2008.07.21
注意飲用水安全避免水源污染引發傳染病2015.12.06
市民服務實用指南提供便民資訊2011.03.08
台中聯合稽查小組安檢百家中市夜店2016.04.07
中捷綠線軌道採避震降噪音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