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橫撒拉阿塢橋通車 桃源勤和對外交通無虞
台灣新聞網記者張美惠/高雄報導
2014.03.24
南橫公路高雄桃源區台20線撒拉阿塢橋已於日前開放通車。撒拉阿塢橋復建工程耗資2億4仟餘萬元,全數由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預算支應,橋長314公尺,橋寬9公尺(雙向2車道),最大跨距78公尺,是台20線桃源區境內唯一跨越兇險荖濃溪的橋梁,通車後將可確保桃源勤和對外交通無虞。
行政院重建會表示,撒拉阿塢橋於莫拉克颱風中遭大水沖毀,交通部公路總局除在第一時間搶通便道提供通行,後續也興建鋼便橋作為中期提昇方案,降低便道中斷的機會,並同步進行永久性橋梁的規劃設計工作。
完成設計後,由於原先編列省道復建的特別預算已經分配用罄,一度面臨無經費發包的窘境,在行政院重建會的協助下,才順利動用特別預算預備金進行復建。
工程於100年9月9日開工後,先後歷經101年610水災及後續泰利、蘇拉、天秤等颱風侵襲,多次造成工區嚴重損害,現場地形大幅變動,施工過程數度配合現場情形辦理變更設計,工期展延近1年,更將梁底高程提高2.2公尺,以增加通洪斷面。
負責撒拉阿塢橋施工義力營造組長孫榮懌說,每逢大雨,暴漲的荖濃溪必定將施工便道涵管沖毀,要隨時注意氣象預報,適時將工區內的機具物料撤離以免被河水吞噬,颱風過境後橋墩井基也會被砂石填滿,等河水退去後要先清理土石才能繼續施工,都增加施工困難度。
行政院重建會進一步指出,荖濃溪是高屏溪主要支流,當地布農族人稱之為「laku laku」,意即「兇猛不定的河水」,河性可見一斑。復建工程在交通部公路總局三工處所屬團隊的努力下,一次又一次克服重重險阻,排除困難,還要承受各方壓力及山區施工不便,終能順利達成任務,實在令人感佩。
設計團隊也將當地氣勢磅礡山谷景色轉化為幾何意象,加入原住民板岩元素,設計出簡潔美麗的橋名柱,讓該橋更具地方特色與觀光價值。
關於「撒拉阿塢」地名的由來,當地耆老說,因為附近有條兩旁長滿無患子的小溪,當地鄒族人稱之為撒拉阿塢溪(無患子的南鄒族語即為「撒拉阿塢」),撒拉阿塢橋也因此得名。高雄市桃源區一如其名,山明水秀猶如世外桃源,當地盛產水蜜桃、梅子、紅肉李、無患子及愛玉等多種農特產,相當值得一遊,民眾可在探訪近期最夯的六龜寶來「山豬溫泉」後,再到桃源區感受當地的原民風情。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9.06.01
高雄外籍移工保齡球賽熱鬧開打2018.07.26
高雄生態交通日報名起跑2008.05.16
「女性圖書史料室」煥然一新2013.04.03
高雄首屆「台灣國際遊艇展」2013.12.14
中油百萬CC熱情公益捐血周日熱血登場2023.10.25
金屬中心「風電技師實習計劃」全台首例 學生前進離岸風場乘風破浪2015.12.17
中油拜會市府談高雄煉油廠遷廠事宜2008.06.21
凹仔底森林公園動土打造最優質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