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兩岸路線從華山會議邁入公開辯論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台北報導
2014.01.12
民進黨華山會議剛落幕,雖然會中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但黨內爭論卻是未減反增。
民進黨中央進一步拋出兩岸政策大辯論,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隨即接招同意,也宣告民進黨的兩岸路線,將從閉門的華山會議邁入公開辯論,蘇蔡兩岸路線進入第二回合過招。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主導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上演謝長廷的憲法各表、蔡英文的台灣共識三方角力,至今仍餘波盪漾。
不僅謝長廷公開炮打民進黨兩岸政策滿意度只有27%;前民進黨立委郭正亮也提到,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沒有深入討論,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不同的意見,更是完全消失。
面對黨內質疑,民進黨發言人張惇涵受訪表示,蘇貞昌認為對中政策可以進行辯論,但後續還在討論規畫,必須凝聚不同意見,看看黨內對辯論對中政策的方向有什麼想法。
因此,目前針對可能有多少場次、邀請什麼人士參與等,也必須進一步討論。
民進黨舉行中國政策大辯論有前例可循,1998年許信良擔任主席任內,黨內經過中國政策大辯論,提出「強本西進」的主張,與國民黨的「戒急用忍」別苗頭。
2012年民進黨敗選,外界批評敗選主因就是兩岸路線,不少黨內立委去年5月連署要求舉行中國政策大辯論。
只是蘇貞昌過去遲遲不同意辯論,如今黨中央拋出辯論想法,格外引人注目。
蔡英文出席善牧基金會慈善募款活動時表示,若各界同意,認為有此必要,辯論不失為一個可以做的事情。
不過,蔡英文也說,兩岸事情有些適合公開辯論,有些適合非公開運作,必須關起門來好好討論,只要把這些事情都釐清,大家都覺得可以做的事情,不妨做一下。
媒體進一步提問,台灣共識是否是最好的兩岸政策?蔡英文回應,總統大選時她也講過「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或許可從這裡來凝聚共識。
選完以後,民進黨也面臨很多檢討反思,現在局勢還在演變中,兩岸情勢將來一段時間都會變化,會持續觀察這些變化與思考,縮短台灣內部的想法差異,才能凝聚成最大的籌碼。
蔡英文說,若台灣內部的想法都差很多,整體面對中國的力量就不夠強,最重要的還是要以台灣主流民意為思考的基礎。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5.20
副總統蕭萬長陪同特使團搭高鐵2008.11.16
大學教官解凍威權現象復活2008.11.24
馬英九接見聯合國和平大使2012.07.01
北市水利處委外清淤竟埋河床2011.08.06
台北市政府舉辦璀璨100 愛心環保活動2008.07.23
馬英九接見建國樂旗隊2012.02.17
得票不如預期 蔡︰經濟恐嚇奏效2022.11.14
酒容難掩 男酒後騎乘微電車 遭保警依法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