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科大氣候變遷下水患議題吸引千人參加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3.11.20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邀請國立聯合大學校長許銘熙蒞臨擔任大學部三年級週會講座,演講主題:「氣候變遷下水患問題及其調適策略」,該校侯春看校長在場親自主持,並吸引了雲科大師生1400人到場聆聽。
許銘熙是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副主任及國際水理研究學會亞太地區分會執行理事,並擔任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國家型科技計畫防洪研究群召集人,對於防洪、災難搶救與環境教育推動誓為志業。
會中許校長以【氣候變遷下水患問題及其調適策略】為主題,說明全球災害事件自1975年至今,有增加的趨勢,2010年因天然災害死亡人數是近年來最多的一年。
過去10年各類自然災害發生次數比較,洪水發生次數最多,說明氣候變遷已經開始了,這類議題不是只有少數幾位科學家的危言聳聽之論,更是全球人類所需面對之課題並提出因應之道與調適策略。
許銘熙以2011年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及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第四次評估報告(IPCC: WG1-AR4)與聯合國/國際減災策略(UN/ISDR)報告,說明自1961~199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變化溫度平均每10年上升0.074度,1980年代以後暖化趨勢更加明顯。
全球海平面平均高度變化及上升速率有隨時間加快的跡象,過去50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約1.7公厘,但近10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約3.8公厘;全球陸地降雨平均變化近20年有逐漸增加的現象。
2010年是天然災害傷/亡最多的一年,其中洪水發生次數最多,全球總計死亡人數為8119人,較2000~2009年平均死亡值多出2718人。2011年是全球天然災害經濟損失最高的一年,全球整體經濟損失達3500億美元。
許銘熙更舉了全球及臺灣近幾年嚴重水患的實例,向在場的學生們說明,台灣環境面的潛在衝擊因子有四項:1.自然環境的敏感性漸增2.生活空間環境的轉變3.社會潛在易致災性的浮昇4.社會體系面臨的新威脅。
瞭解人類所遭遇的問題後,許銘熙適時提出我們如何面對極端洪水災害之調適策略,須採全方位、全階段、全區域、全民參與及跨部會、跨領域、跨區域之整合,並確立綜合流域治理政策,落實運作機制,防減災工程標準的再檢討與確認,災害監測、推估及模擬等科技之提升,研擬大規模災害應變計畫,整合型防救災資訊平台與支援系統之強化,建立跨區相互支援體系及機制,以支援巨災應變,全民災害防救能量的提昇。
演講最後,更再次提醒雲科大學生們,未來在氣候及環境變遷影響下,對洪水衝擊之影響面向既深且廣,國際上的調適策略已傾向由快速排水之防洪思維,提升至全方位之水資源管理,避免土地不當的開發和過度利用,面對水患的態度,不當以單純的天災視之,而是人類與自然共存的對話,一昧以工程方法加高堤防的傳統思維已經宣告走入歷史,透過流域上、中、下游的整合、政策落實、國土規劃、預警應變、跨區聯合、法規調整等調適策略,才是根本之道。
學生們對校長專業知識資料蒐整案例說明均有深刻印象,而這場豐富又精采的演說在全校師生全場熱烈的喝采聲中結束。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0.05.03
防疫藝起來首場-周鼎曜爵士鼓手登場2009.01.03
柳丁滯銷推動廢園轉作控制產量2011.09.07
斗南分局破獲跨國性假投資真詐騙集團2008.03.19
雲林縣政府舉行「優秀青年表揚活動」2022.05.16
雲林分院前進偏鄉社區 為長輩補充營養 預防肌少衰弱2015.06.18
台大雲林分院量身打造個人化乳癌治療2009.04.22
員警、志工走入校園 交安宣導成果佳2021.07.05
雲林家扶孩子獲贈人生第一雙休閒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