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3:04

運用高科技儀器追蹤查獲廢水非法繞流偷排

記者李華峻/台南報導
2008.06.16
目前國內水污染稽查取締方式係以人力巡查為主,對於以非法繞流(暗管)偷排之事業單位,發現時都已偷排完畢,無法有效往上追查,令執行單位抓不勝抓。為杜絕事業以非法繞流(暗管)偷排廢水,環保局因人力之不足,今年特別委託顧問公司結合運用水污染源科學稽查儀器設備(管型紅外線監控設備、地下管線探測器、水質連續監測儀器),以科學方式蒐證做有效監控,以嚇阻不肖事業以非法繞流(暗管)偷排廢水情形發生。 管型紅外線監控設備應用方式,為應用於不適於人通行之排水渠道內,利用其管狀紅外線監控鏡頭深入排水渠道內,與監控螢幕相連接,可由螢幕中清楚看出並確認渠道內暗管之位置,並蒐集相關事證。 另業者於地下埋設非法暗管,稽查人員只能找到暗管偷排廢水出口卻無法繼續往上追查找到準確的污染源位置,環保局使用地下管線探測器以非破壞方式,尋找非法暗管源頭。地下管線探測器運用原理,為利用發射器將輸出一定功率的電磁波輸送到地下的管線上,於是管道上便有感應的信號電流沿管道流動,信號電流沿著管道流動時,產生一個以管為中心的原形電磁場向四週輻射,其強度為管道正中上方最強,當接收機的磁性探頭在地面上來回移動探測時接收到該信號,就能找到電磁場中心最強的位置,也就是管道正上方,此處即為地下暗管之位置。因此針對已發現暗管放流口卻無法確認管線係何廠商所有時,可利用地下管線探測器法予以判讀暗管於地面下之走向,進而確認不肖事業單位是否繞流偷排。 連續水質監測系統為裝設於常發生偷排之管道,可24小時連續監測水質,當發生偷排時,透過水質監測器傳送出警報訊號,可即時通報系統管理人員至現場瞭解現況。本系統之主要特色即是能透過無線網路傳送監測值,故只需要無線網路訊號可及之處便可設置此連續水質監測系統,並可替代人員長時間監控水質,大幅提升稽查監測效率,與提高取締成功率。 目前已針對和順工業區3處排水渠道內、3處可疑管線及22處重點水路下游,運用高科技管型紅外線監控設備、地下管線探測器進一步釐清管線所屬位置是否為非法繞流(暗管),及架設水質儀器連續監測,共查獲5家業者違反水污染防治法,其中3家為地下工廠,後續將配合工研院自走車,側溝內部攝影檢視鄰近工廠之雨水溝有無私接暗管,如有發現可疑管線處有結垢、異常顏色或腐蝕等狀況,將進一步運用高科技地下管線探測器做釐清與追溯源頭,確認是否為非法繞流(暗管)。 環保局再次呼籲業者,切勿心存僥倖心態,如被查獲非法繞流(暗管)偷排廢水者,將以「違反水污染防治法」第18條有關規定,並依該法第46條之規定,除處以新台幣6萬至60萬元罰鍰,並應依主管機關規定期限設置累計型水量計測設施、水質自動監測設施及攝錄影監視系統。亦請民眾主動關懷環境,若發現其他污染源行為,請立即通報環保局(公害陳情專線:0800-066666)。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