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達對服貿意見台大連六週辦座談會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台北報導
2013.08.24
為傳達各界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意見,台大經濟系與台大公共經濟研究中心連續六週舉辦「如何簽定服貿協議,共創兩岸雙贏?」系列座談會。
第一場論壇,由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開批,服貿協議開放模式不對等,只是圖利少數財團,犧牲弱勢產業與全民福祉,應以爭取「對等開放」、「保障人民福利」及「維護民主自由和國家安全」三大原則,重新與中國談判。
這場座談會由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瞿海源主持。他說,在民間對服貿協議表達強烈反對意見及質疑後,立法院同意舉行公聽會,但服貿協議涉及的行業非常多,立院卻只舉辦十六場公聽會,且以一天兩場的方式於八天內要全部解決,顯然解決不了。
瞿海源表示,這六場座談會希望彙集民間、學者及產業界意見,提供行政、立法部門參考。
鄭秀玲說,服貿協議有三個不足與失誤,包括:沒有注意防護民主自由和國家安全、沒有積極爭取對等開放、沒有努力保障弱勢產業及全民福址。
該協議中,雙方開放模式明顯不對等,我方大都沒有限制,但中國限縮投資地點於福建、廣東等,且開放模式多不予承諾,台灣企業無法在台跨境提供服務,將被迫西進中國。
她反駁表示,總統馬英九指其「造謠」、說不會有大量投資移民來,但服貿協議開放「自然人」條件寬鬆,中國跨國企業內部調動人員來台,初次可停留三年,且可無限次展延,加上我國現行法令規定,中國企業投資台灣只要二十萬美元以上,即可申請二人來台,每增加投資五十萬美元,可申請增加一人,最多七人,這不就是投資移民嗎?
鄭秀玲表示,我國對中國及香港出口比重已約四成,對中國的經濟依賴日深,若再加上服貿協議,許多產業紛紛西進中國,很容易失去經濟自主性。
她也質疑,服貿協議只圖利少數財團,犧牲弱勢產業,甚至還要犧牲全民言論自由、電信金融隱私和國家安全,難道政府眼中只有少數大財團,將數十萬家只能留在台灣的微型企業及全民福祉置於何地?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則表示,服貿協議應繞過三個社會地雷,包括:轉業困難的弱勢者賴以為生的基層民生產業不應開放;醫療及照護等公共服務不應朝財團化、大型化發展,不應背離公共化、社區化目標;應避免中國經由兩岸政商集團介入政治敏感產業,進而介入台灣的民主、侵害人權。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9.16
馬英九參加南港軟體園區啟用典禮2010.03.02
蘇民調高 綠營搶人2008.07.04
馬英九接見參加英特爾國際科技展代表團2018.10.28
捷運北投站新增2號出入口出入更便捷2009.02.16
馬英九二二八出席 受難家屬跟嗆2012.10.24
東森得易購砍77人、仁寶裁百餘人2012.07.31
北市違反勞基法:蛋塔工廠等上榜2012.06.07
馬英九:進府4年沒開過冷氣鄉民批練肖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