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口湖鄉牽水車藏文化祭登場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3.07.08
國家重要民俗-口湖牽水車藏(狀)文化祭系列活動,5月初校園巡迴講座揭開序幕之後,於6月底舉辦「第一屆水狀盃校學童繪畫比賽」,整個祭典重頭戲更於7月8日至7月15日於口湖鄉金湖萬善爺廟、下湖港萬善祠及口湖下寮仔萬善爺廟正式展開。
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牽水車藏(狀)文化,於即日起「起燈腳」由雲林縣政府及雲林縣萬善同歸牽水狀文化維護協會共同主辦,於金湖萬善爺廟舉辦「大家一起糊水狀」活動,數百位民眾在解說老師與工匠師指導下,體驗糊水狀的傳統技藝,同時深入了解其含意。
雲林縣萬善同歸牽水狀維護協會理事長呂津洲更透露,延續牽水狀文化現代藝文活動參與記錄的方向,民國100舉辦的全國徵詩文比賽、民國101年的全國書法家邀請展以及民國102年正在進行的學童繪畫比賽之外,民國103年更將舉辦攝影比賽,因此呼籲全國各界喜愛攝影的朋友,於7月14到15兩天,親臨口湖感受全國獨一無二的特殊祭典文化,同時用相機記錄下精彩的口湖牽水車藏(狀)文化,並敬請踴躍報名參加103年水狀盃攝影比賽。
口湖牽水狀儀式肇源於道光25年(1845)農曆六月初七深夜一場大水災,造成口湖、四湖二鄉數千人罹難,口湖地區以泉州籍先民居多,因此在水災發生後,後人以傳統牽水車藏(狀)儀式來超渡罹難的先人,流傳至今已有168年歷史,尤其是每年農曆六月初七、初八二天,包括了口湖萬善爺廟(下寮仔)的挑飯擔祭祖靈,下湖港萬善祠(蚶仔寮)以及金湖萬善爺廟的牽水車藏(狀)超拔法會祭典,皆深具地方民俗特色,尤其是成千上萬的水狀羅布在廟前及道路兩旁,甚為壯觀,形成臺灣最具獨特性且難得一見的祭典活動。
雲林縣政府於97年11月將「口湖牽水車藏(狀)」登錄為全縣無形文化資產,更於民國99年7月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現文化部)授證,正式成為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及重要民俗活動,近年來更引發學術、文史甚至民間廣大的研究與矚目,是最值得關注的地方民俗活動之一。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7.06
「彰化縣墨采畫會」會員聯展2009.01.10
年關大掃除容易筋骨痠痛2013.03.29
雲林創意米產品令人耳目一新2024.06.17
虎尾設飛彈基地假訊息 立委劉建國籲請雲檢揪出藏鏡人2020.06.10
育達端節祝福與鼓勵陪伴雲林家扶親子陸上龍舟慶端午2008.12.22
斗南警分局防搶演練過程逼真2012.09.25
斗六警「護柚」謝淑亞贈斗六文旦慰勞2012.07.19
雲林有機夯考試才能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