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府投入近億經費改善早期農水路
台灣新聞網記者蔡鳳敏/雲林報導
2013.06.27
為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使農產品運銷順暢,雲林縣政府向中央爭取經費8400萬元,縣府配合款1480萬元,合計9880萬元的經費,更新改善大東、尖山、大義、大埤及舊庄等5區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面積計389公頃,將在8月底前動工,為科技農業奠下厚實基礎。
地政處長陳光鈴表示,民國70年代以後,農作機械車輛機型日漸加大,早期完成之農地重劃區農水路工程,無法讓農機通行,為改善農業生產環境,使農產品運銷順暢,雲林縣政府自77年度起即積極辦理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
針對60年度以前完成之農地重劃區內,原有農路路面寬度未達4公尺者,將給、排水路,配合施設混凝土U型溝,把農路拓寬改善至4至6公尺以上,並在路面舖設碎石級配並植栽樹木綠美化,以適應現代化農業經營的需要,全縣至目前為止計辦理140區,受益面積達1萬5687公頃。
縣長蘇治芬表示,完成更新改善地區,效益良多,甚受農民肯定與歡迎,縣府在102年度再向中央爭取經費8400萬元,加上縣府配合款1480萬元,合計9880萬元經費,將更新改善大東、尖山、大義、大埤及舊庄等5區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面積計389公頃,受益範圍涵蓋斗南鎮新崙,水林鄉海埔,二崙鄉油車、大義,崙背鄉舊庄,大埤鄉三結、北和、南和、北鎮、怡然、西鎮與大德等村里。
蘇治芬說早期農地重劃區農水路更新改善,可稱是「第二次農地重劃」,全縣至目前為止計辦理140區,受益面積達1萬5,687公頃,改善後農路寬度平均增加1.5公尺,利於現代新式農機通行,便利農產品運銷,有助於農業機械化之推廣及農產品品質保鮮。
而水路施設混凝土U型溝,改善後可節約灌溉水量,減少輸水損失,並可調配給、排功能;大大節省農民維護管理勞力費用,提昇農民收入,促進農村整體發展。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1.10
年關近蘭花價揚虎尾警充當護花使者2021.02.09
雲科大育成中心邁入雲林科技工業區正式成立2024.06.18
雲林縣政府召開「萬安47號」演習協調會 讓各局處任務分工順利演習任務2020.05.19
資通訊科技助力戰「疫」創心醫電「電子聽診器」支援防疫前線2011.09.07
雲林詔安客家文化節盛大登場2015.06.03
斗南分局東和派出所加強校園聯繫2022.08.26
原•武曲原住民工藝展 台灣南境之美漫延到雲林2009.03.30
許裕佳科長退休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