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7
Sunday
17:30

台灣醫療儀器登上國際舞台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3.06.07
台灣醫療儀器登上國際舞台,中國醫藥大學助理教授李宗勳獲邀二○一三年丹麥哥本哈根EWMA歐洲年會演講。 醫療器材市場的需求帶動了科技研發推陳出新,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助理教授李宗勳,對於負壓傷口治療法有獨道的臨床知識技術,獲邀在二○一三年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EWMA歐洲年會發表演講,同時與世界各國代表交換研發及臨床實証的經驗,把讓台灣研發的醫療儀器推向國際舞台。 台南市安南醫院整形外科主任李宗勳,小時候的生活就充滿了想像力,自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後,再攻讀國立成功大學醫學工程博士,近幾年他利用看診餘暇,陸續研發、改良了醫療用抽吸管、大範圍麻醉注射器、防滑脫撥離剪、血管縫合墊、手術用刺槍型鑷子、手術用持針器改良等醫療器材,同時取得十二項專利,被稱譽為台灣醫界的愛迪生。 李宗勳還發表個人在醫學美容、重建手術及慢性傷口創見的研究論文,例如:經純化後的自體血液皮下注射對皮膚除皺之研究、下咽癌病患治療後之生活品質的評估(DMR101-IRB1-167觀察性研究)、利用組織黏膠施行複合性縫合術之臨床運用及成效驗證(DMR101-IRB2-155新醫療器材)及創新性碳纖維敷料之臨床運用及成效驗證(DMR101-IRB2-156新醫療器材),分別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 所謂負壓傷口療法,李宗勳指在一個密閉的空間下,提供一個負壓的治療劑量,去促使肉芽組織生長進而傷口癒合,一九九○年到二○○○年之間,在傷口照護上由於負壓傷口療法的介入,使得傷口照護突飛猛進,今年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辦的EWMA歐洲年會,負壓傷口治療的議題便佔三分之一,獲邀發表負壓傷口治癒的Live forum(現場即時論壇)李宗勳醫師坦言,世界趨勢清楚可見。 在生醫技術白熱化的今日,物理性治療技術也慢慢崛起,李宗勳觀察,在EWMA歐洲年會裡,有多項文獻報導及科學發明,由於研發技術時間短、門檻低,有多項專利之技術轉移都超過百萬美元,反觀台灣的傳統加工產業發達,卻未能參與醫療儀器開發熱潮,實屬可惜。 李宗勳舉例,美國一家原本製作氣墊床的KCI公司,取得美國北卡羅來納州Wake Forest大學的真空傷口癒合治療法專利並發展出自己的VAC商業產品後,近十年來在傷口敷料市場業績以倍速成長,於二○○八年營收高達十八點七八億美元,其中VAC佔十三點九四億美元,佔傷口敷料市場的三分之一,營業毛利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九點八,他期許學術界能重視台灣本土技術產業的技能,透過產學合作的模式,讓台灣的醫療產業更有國際競爭力。 圖說:醫師李宗勳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國際醫療學術會議。(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攝)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