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食品中毒高峰期衛生局:注重衛生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雅琪/彰化報導
2013.06.05
彰化縣政府衛生局表示,每年的5月到10月,是食品中毒發生的高峰期!因台灣地處高溫多濕的亞熱帶區,一年四季的氣溫皆適合細菌繁殖,尤在夏天的溫度常高達30℃以上,各種微生物容易繁殖,進而造成食品腐敗變質,如果不注意飲食衛生,很容易發生食品中毒。
衛生局說,平日飲食要如何減少細菌對飲食衛生的危害,可由以下原則著手:(1)清潔-養成個人衛生習慣及與食品接觸的器具、容器應清洗乾淨。(2)生、熟食應分開處理,以避免交叉污染。(3)烹煮-細菌通常不耐熱,加熱到70℃以上,大部分的細菌都會死亡。(4)冷藏-低溫可抑制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應即時把須冷藏的食物放入冰箱。冰箱冷藏室的溫度不可高於7℃,冷凍室的溫度不可高於–18℃。並且不要在室溫下解凍食品,要解凍的食品可在前一夜放到冷藏室中解凍。
因細菌造成的食物中毒案件中,導致較嚴重後果的是由肉毒桿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肉毒桿菌生長不需要空氣,因此殺菌不完全的低酸性罐頭食品及貯藏不當的香腸、臘肉等醃製食物,可能造成肉毒桿菌中毒的食品。萬一發生食物中毒時,應該迅速送醫治療(急救),並儘速通知相關衛生單位。
並保留剩餘食物及患者的嘔吐物或排泄物等,以冷藏方式保存提供給衛生單位檢驗,以作為調查之依據。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7.29
彰化縣美術家接力展第59棒 心吳肇勳書法展2007.12.27
菜價穩定菜農露出微笑2008.01.23
北斗鎮公所尾牙宴請獨居老人2009.02.16
國民黨彰化縣黨部今縣長選舉提名登記2009.09.02
彰縣民進黨部輔選團隊成形2009.05.30
2009鹿港魯班公宴2008.11.02
和東國小第二校區運動公園揭牌啟用2010.10.05
卓伯源:以環境永續發展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