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水稻不稔實農民盼專家提供方法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3.05.24
氣候變遷,今春氣溫偏低,導致霧峰區出現水稻嚴重不稔實現象,霧峰全區約一千二百公頃的香米稻田竟有一半約六百公頃遭到波及,勢將衝擊到今年第一季的產量,損失不貲,今後如何防範避免再發生為當前急務。
霧峰水稻不稔實現象,初步研判原因是栽植香米的農民年初插秧,約三個月抽穗,恰逢氣溫低於18℃,且低相對溼度(60%以下)因而造成水稻嚴重不稔實現象。
霧峰農民根據一般的經驗法則,栽植香米,通常於年初插秧,其主要是希望避免梅雨季肆虐,及防颱風稻作倒伏,多年如此均平安無事,孰料今年遭此不測,始料未及,也非常錯愕。
霧峰農民大部份栽種香米品種,而且又早插秧,可是也有部份栽植其他品種,而且晚插秧,這次則倖免波及。
由此,令人懷疑早播與晚播,及不同品種似乎與不稔實的關係。
外傳,農民早播的原因除了主要避免梅雨,颱風之外,另有一傳說,可能為配合十大經典好米競賽。此一傳說雖未經證實,但是因往年順利,且年年參加競賽均獲入圍,除了獲獎金還使霧峰的香米聲名大噪,中外聞名。
霧峰農民參賽十大經典好米之熱衷,為達成此目標戳力以赴,勤勞努力不懈,唯今年的遭到稻作不稔實重創,給大家一個重新思維,雖然有豐富農事經驗,但是老天不幫忙,天氣的問題瞬息萬變,很難預測,每年不一致,加上不同水稻品種間及各生育時期對低溫忍受性亦互有差異?
水稻不稔實現象的發生,可能是一種警示?疑竇叢生,是否對農民們精心保護的稻作,病變發生的機制已在改變,過去的防病手段都要面臨新的挑戰與調整,以及研擬重新的思維,如何未雨綢繆。
水稻畢竟是台灣省最重要的糧食生產之一,應該要特別的重視,就今年的不稔實現象,有關單位應廣邀專家學者的檢討研究,集思廣益,廣博採納眾義意,針對早播與晚播之間的優缺點,究有何風險等加以分析研判,將來應該如何拿捻,研究出一套適妥耕作的方法,提供給農民做為參考指南,俾遭逢天然災害時,能夠損失降到最低的程度。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3.23
清水寶天宮舉行媽祖進香活動2011.11.30
何欣純:進駐國會必解決淹水問題2010.08.09
臺中市推動里資源回收工作績效評比2008.04.04
二級古蹟霧峰林宅將開放部份參觀2012.12.21
中市首座國民運動中心完成招商評選2010.06.17
霧峰夏夜音樂演奏18日晚登場2012.02.06
大里驚傳農地遭重金屬污染2011.09.28
台中巡邏員警發現贓車埋伏逮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