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拖延治療生出珍珠瘤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3.05.17
婦人慢性中耳炎拖延治療,導致聽力受損,就醫時才發現耳內竟然養出臭鴨蛋味的「珍珠瘤」。
大家都知道某些貝類或珠母貝類能養出珍貴美麗的珍珠寶石,但知道耳朵裡也能養出一種又臭又讓人困擾的「珍珠」嗎?
五十二歲婦人多年來一直有聽力損失、耳鳴、反覆耳漏等毛病,但都未積極治療,她到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求診,發現不僅已演變為慢性中耳炎,耳膜還有百分之五十的穿孔破損,醫師為她施行鼓室成型(補耳鏡)手術,將破裂的耳膜補起來,沒想到術中竟還發現婦人中耳腔內還躲藏著一顆「珍珠瘤」(又名膽脂瘤),醫師發現已經開始破壞聽小骨,好在及時以顯微手術移除,並以鈦金屬人工聽骨重建聽力。
該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賴仁淙表示,所謂的膽脂瘤並不是真正的腫瘤,它是因表皮層層內翻包覆著角質,外觀看起來白亮亮有如珍珠光澤,故俗稱「珍珠瘤」,常伴隨著慢性中耳炎發生,患者可能因細菌感染(如綠膿桿菌)而有臭鴨蛋味的耳漏流膿,且破骨細胞與酵素會侵蝕骨頭甚至導致出血,但也可能毫無任何明顯症狀,直到珍珠瘤侵蝕聽小骨而導致聽力損失時才發現,若侵蝕達內耳,會造成眩暈;再嚴重到達腦膜附近則會有頭痛、腦膜炎、甚至腦膿瘍的可能。
耳鼻喉科醫師黃彰暐表示,慢性中耳炎是由反覆中耳炎蓄膿造成耳膜永久性破裂穿孔,這種疾病在成人相當常見卻常不自知,追朔病史發現患者小時候可能就未妥善治療急性中耳炎而造成耳漏流膿的問題,耳漏的狀況因人而異,有的人是持續不斷,有的人是只有在感冒的時候才有,平常根本不流膿,若長久不去治療,恐導致耳膜穿孔擴大、聽小骨逐漸破壞與沾黏、長出珍珠瘤以及內耳受到波及而聽力損失,最嚴重可能有全聾、顏面神經壓迫、臉歪嘴斜的危險。
醫師提醒民眾,若家人長輩有聽力損失或耳漏流膿的狀況,宜儘早就醫,以免導致聽力損失逐漸惡化;若耳漏帶有惡臭或血絲,甚至有頭痛或眩暈的情形,務必小心珍珠瘤發生的可能,宜儘早治療。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10.14
 梧棲區大智路路燈多數不亮議員痛批2013.11.06
 市府回收問題油提煉為工業用生質柴油2017.04.25
 中國船越界遭罰60萬被驅離出境2012.12.17
 愛水節水績優單位揭曉水利署19日表揚2011.08.18
 台中市長與四百九十名準台大生相見歡2015.07.11
 中市環保局加強公車車齡及排煙管控2017.05.25
 環保局密集宣導衛生紙丟馬桶2012.02.23
 台中水利局:柳川髒亂日後加強稽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