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恐龍胚胎台灣研究榮登「自然」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綜合報導
2013.04.15
五位台灣學者教授和國際研究團隊合作,在雲南挖角到世界最古老的恐龍化石區,並首度發現1.95億年前,恐龍胚胎化石有蛋內運動的最古老證據,以及有機殘留物,進一步利用輻射技術,呈現1.95億年前恐龍孵化情況,這項研究還因此登上國際知名的「自然」期刊,開啟了國際恐龍胚胎學研究新頁。
中興大學榮譽教授黃大一2003年在中國大陸雲南祿豐,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恐龍胚胎化石骨頭,年代約1.95億年前,是侏羅紀早期最常見的恐龍「原蜥腳類錄豐龍」。
隨後在多倫多大學教授羅伯賴茲帶領下,國際兩岸研究團隊陸續在雲南祿豐發掘研究二百多根不同胚胎發育階段的恐龍骨頭化石,台灣共有五位學者參與,也找到了恐龍胚胎有蛋內運動的最古老證據。黃大一說,「由此可推論這種恐龍長得比其他恐龍更快,甚至比現在的鳥類還快。」
研究團隊另一個重大發現就是,台灣團隊透過精密的紅外線光譜造影系統,在胚胎骨頭內發現了被保存快二億年前有機殘留物證據,這些有機物質很可能是膠原蛋白。這項研究成果開啟了恐龍胚胎學嶄新契機,有助進一步了解早期恐龍成長。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1.11
黑心醫療器材商檢起訴求重刑2012.11.19
中國賣飛彈影片模擬炸我戰機2010.05.21
ECFA要公投蔡:人民對馬沒信心2011.12.11
臺北市勞工電影院播出藍色小精靈2009.02.25
228事件馬英九:蔣中正有責不需隱瞞2007.11.12
家樂福促銷 消費者輕鬆省2013.07.23
破壞後的重生傾倒路樹變身再生文具2013.04.20
水水市集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