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難預防幼兒發燒勿忽視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花蓮報導
2013.04.11
台灣川崎病發生率高,且病因不明、事前預防困難,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提醒家長,不要忽視幼兒發燒紅疹症狀。
吳俞哖指出,據國際兒童醫學期刊2009年統計顯示,台灣川崎病的發生率高居全球第3名,且病因未明,事前預防較為困難,川崎病是需要嚴密注意的疾病。川崎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吳俞哖說,如未治療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擴大,變成動脈瘤,日後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甚至死亡,不過近年來因早期發現和治療技術進步,台灣川崎病童的死亡率已降到0.03%。
吳俞哖表示,川崎病的發生季節以4月至6月最多,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從西元1961年由日本小兒科醫師發現後,全世界陸續有不少病例提出,以前台灣每年約有800例的病例報告。
吳俞哖指出,一般人常以為冠狀動脈問題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小兒醫學界這20多年來發現,川崎病在嬰幼兒身上引起的冠狀動脈併發症,居小兒後天性心臟病排行的首位。川崎病的症狀包括持續發燒、眼結膜充血、皮膚紅疹或紅斑、四肢末端紅腫、嘴唇紅腫乾裂、舌頭出現草莓舌樣變化、頸部淋巴腺腫大等。
吳俞哖表示,猩紅熱的初期症狀與川崎病類似,極有可能誤診,不過提醒家長仍應多注意相關症狀,如果察覺幼兒有異狀,應儘速送醫就診。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10.23
推海洋文化 青年記錄鯨豚生態2012.11.03
花蓮捕獲大白鯊離岸3百公尺2014.02.03
大年初四傅崐萁財神寶殿發福袋2010.01.12
2010太平洋國際觀光節2009.10.20
藝術品慈善拍賣2013.03.16
小果苦瓜受青睞技轉研發藥品2008.05.13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監管中心啟用典禮2010.12.23
花蓮辦家政幹部觀摩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