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難預防幼兒發燒勿忽視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花蓮報導
2013.04.11
台灣川崎病發生率高,且病因不明、事前預防困難,花蓮門諾醫院小兒科主任吳俞哖提醒家長,不要忽視幼兒發燒紅疹症狀。
吳俞哖指出,據國際兒童醫學期刊2009年統計顯示,台灣川崎病的發生率高居全球第3名,且病因未明,事前預防較為困難,川崎病是需要嚴密注意的疾病。川崎病越早治療效果越好,吳俞哖說,如未治療可能導致冠狀動脈擴大,變成動脈瘤,日後可能發生心肌梗塞,甚至死亡,不過近年來因早期發現和治療技術進步,台灣川崎病童的死亡率已降到0.03%。
吳俞哖表示,川崎病的發生季節以4月至6月最多,好發於6個月至6歲以下的嬰幼兒,從西元1961年由日本小兒科醫師發現後,全世界陸續有不少病例提出,以前台灣每年約有800例的病例報告。
吳俞哖指出,一般人常以為冠狀動脈問題只會出現在中老年人身上,但小兒醫學界這20多年來發現,川崎病在嬰幼兒身上引起的冠狀動脈併發症,居小兒後天性心臟病排行的首位。川崎病的症狀包括持續發燒、眼結膜充血、皮膚紅疹或紅斑、四肢末端紅腫、嘴唇紅腫乾裂、舌頭出現草莓舌樣變化、頸部淋巴腺腫大等。
吳俞哖表示,猩紅熱的初期症狀與川崎病類似,極有可能誤診,不過提醒家長仍應多注意相關症狀,如果察覺幼兒有異狀,應儘速送醫就診。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02.17
2009健康城市溫馨花蓮~老人福利研習活動2009.06.05
98年「縣長盃」公務人員慢速壘球邀請賽2009.02.20
張志明19日下午拜會水保局分局長徐森彥2014.06.04
花蓮有機米搶手熱銷一空2008.08.17
稅務盃全國圍棋公開賽開幕活動2012.04.27
花蓮縣慶祝 五一勞動節暨模範勞工表揚大會2017.09.25
2017客家之星 客家歌謠比賽2009.06.09
97學年度第39屆畢業典禮暨模範生表揚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