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突然頭痛當心腦瘤徵兆
台灣新聞網記者李錫卿/台北報導
2013.01.03
半夜或清晨莫名頭痛,痛到醒,當心可能是腦瘤徵兆。一名年僅19歲的大學女生,前一陣子開始,常常鬧頭痛,半夜睡不好,原以為是準備考試壓力太大的緊張性頭痛,不以為意,沒想到後來連看東西都有兩層影像,出現複視,檢查居然是腦幹長了最惡性的神經膠母細胞瘤,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外科主任陳敏雄提醒,若在不對勁的時間頭痛千萬別輕忽。
神經膠母細胞瘤(GBM)是原發性腦瘤中最惡性的一種,在台灣,以往好發年齡為50至60歲,但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一般神經外科主任陳敏雄觀察,近幾年,2、30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陳敏雄表示,不幸地,占所有腦瘤約一半的膠質瘤,幾乎都是惡性,其中半數就是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分類為第4期惡性膠質瘤的神經膠母細胞瘤,確診之後,整體存活期間僅9個月到一年,而年輕化趨勢原因,除了醫療進步診斷早之外,懷疑跟高度使用手機等生活習慣也有關。
腦瘤典型症狀是頭痛,且還會挑時間發作,不同於一般緊張性頭痛多發生在下午,因為淺呼吸、血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提高腦部血流刺激腫瘤,半夜睡得好好突然被痛醒,或是清晨一起床頭痛欲裂,甚至伴隨反射性嘔吐、癲癇、複視、肢體無力等神經症狀,就得當心。
存活下來就有機會,陳敏雄強調,神經膠母細胞瘤浸潤性高,怕損傷腦功能,手術很難清乾淨,癒後較差,幾乎都會復發,但目前化療、放療進步,只要積極治療,甚至也曾有存活超過5年的病患。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8.05.20
外賓向陳水扁總統、副總統呂秀蓮握別2010.01.10
中國人權協會辦租稅人權保護座談會2008.09.10
馬英九視導大漢山雷達站2008.08.21
薛香川:朱木炎是年輕人榜樣2013.06.30
收1億逃12年重大通緝犯蘇志仁免訴2008.10.09
行政院召開穩定物價會議2008.09.17
行政院召開穩定物價會議2011.08.19
外交部駐外使節參訪重建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