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對症醫 中醫有良好療效
記者夏起玲/中市報導
2008.05.28
一般有過敏問題的患者,會認為中醫療效較慢,但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兒科主任張東迪說,最近在門診治療一名四十八歲的洪姓婦人,為蕁痲疹苦惱了一年多,經門診服用湯劑,過了兩週就不再發作,顯見中藥方劑亦可迅速化解問題。
張東迪表示,蕁麻疹和異位性皮膚炎的共同症狀,就是發作時皮膚非常癢,根據中醫的理論,這都和風邪有關,因此「風從哪裡來」成為診治的依據。這兩種過敏性疾病多半時好時壞,發癢時往往像一陣風般快速襲來,也如風向般變化多端。所好的是,在捕風捉影的過程中,特定的中藥方劑可以化解問題,該院自製的黃連膏也呈現良好療效。
張東迪說,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或癮疹,症狀為反覆短暫皮膚膨疹,伴隨發紅發癢。異位性皮膚炎則是皮膚乾癢,四歲以前稱為奶疹或胎斂瘡,之後發生者,都屬於四彎風、濕瘡或浸淫瘡的範疇。統計顯示,有百分之五到七的孩童罹患其一,且多數患者的家庭成員,曾出現氣喘或過敏性鼻炎,或患者本身就合併上述疾病。
處理這類過敏問題,最好用養血涼血、滋陰清熱、健脾袪風的方藥,配合外用藥膏,通常半個月左右就可以顯現療效。方藥成份包括海桐皮、防風、貫眾、桑枝、白芍、柴胡、桂枝、鬱金、紫草、牡丹皮、浮萍、大青葉、蒼耳子等,以煎服效果最好。
張東迪以洪姓婦女的例子指出,洪婦一年多來經常為蕁痲疹所苦,發作時疹塊總是從頭頸部開始,隨後嘴唇乃至四肢都會浮現,讓她困擾到難以成眠。當她開始兩天煎服一劑,過了兩週就不再發作。
接下來未再服藥,追蹤半年後,也沒有復發跡象。另一名八個月大的嬰兒,則是因異位性皮膚炎而焦躁不安,醫師建議家長,先停餵一般奶粉,改服減敏奶粉,加上一天三次的煎劑,並擦抹黃連膏,經過一個半月,皮膚就恢復白皙光滑了。
張東迪提醒病患,遵守一些良好習慣,可以減輕疾病發作時的痛苦。譬如避開過敏原,勿搔破皮而招致感染,不要在陽光下過度曝曬,少用清潔劑,勿洗高溫熱水澡等。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8.28
台中辦理國中新進教師研習2018.01.11
賴彥岐‧林岑蔚創作聯展13日展出2015.11.21
假釋犯不知悔改酒駕被警查獲2016.01.17
龍井區休耕地化身海岸花卉廊道2016.11.28
林佳龍:禁止福島食品進口原則未變2015.05.07
詐騙車手急領款遇警路檢遭法辦2018.09.14
農試所育成耐儲藏金香甘藷2016.08.29
新火車站將通車市府訂三項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