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朗壹古道明年雨季高繞段擬封山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台東報導
2012.12.04
台東縣政府表示,阿朗壹古道(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九月份因部分高繞路段崩壞封閉,縣府鋪設步道後十一月重新開放,引發開放人數是否過多的討論,甚至有人主張固定時間封山,縣府目前每日人數維持原先設定的三百人,但明年確實有雨季時封山的思考。
牡丹代表會主席潘壯志說,自然保留區畢竟不是觀光景點,舖設步道讓居民擔心未來是否會增加開放人數,居民不樂見台二十六線開不成,阿朗壹古道又被破壞的雙輸結果,至於學者建議的漸進式封山他相當贊成,因為古道內不少地方已被遊客破壞,當地原住民不希望祖先留下的珍貴遺產毀在觀光客手裡。
台二十六線開通問題,從前年開始與阿朗壹古道出現連結後,古道去年一躍成為恆春半島熱門景點,過去乏人問津的古道遊客趨之若鶩,幸好,鵝卵石構成的海岸只多了些垃圾,沒受太大影響,但需要拉繩索通過的高繞路段,遊客為攻頂飽覽海岸線美景,硬是將一條羊腸小徑踏出兩道溝壑,被居民諷刺為「阿朗壹大道」,地形生態遭受破壞。
縣府以自然工法將原來繩索步道改為便於行走的原木步道,十一月重新開放;農業處林保科表示,遊客踩踏頻繁加上颱風影響,整個高繞山區出現嚴重沖蝕現象,為了安全及地形保護,縣府動用人力以自然工法搭出步道,希望遊客不要再走步道以外的山坡。
當地解說員阿文說,過去阿朗壹古道是少數人前往的地點,繩索都是熱心登山客拉設,本來就該慢走體驗,觀光客湧入後為趕時間經常繞道,時間一久便走出一條小路,山坡植被嚴重崩壞,雨季一到讓狀況更加惡化,目前作法或許能讓山坡沖蝕狀況減緩。
農業處林保科長丘世宗指出,除了舖設護坡步道,雨季正考慮明年起在六到十月的颱風雨季,進行高繞段地區封山,讓遊客由牡丹端原路來回,將低對環境的衝擊,不會再增加每日開放人數。
高師大地理系教授齊士錚表示,以自然工法搭建的步道對高繞段崩壞現象確實有保護作用,還能降低遊客到訪時的意外發生,縣府的努力值得掌聲,但為了阿朗壹古道的長遠著想,人數限制及封山機制確實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8.01
台東-太麻里金針花季美不勝收2011.03.18
台東稽查養豬場維護居民環境品質2009.10.16
減少免洗餐具為地球盡一份心2009.02.02
鄺麗貞期盼結合中央與地方共創台東的未來2009.01.01
日本航空直航台東 航空站噴水慶祝2010.05.05
黃健庭與民眾有約座談會2012.02.15
憂鬱男利刃割頸自殺 警空手奪白刃挽回一命2012.03.05
防治H5N2高病原性禽流感 台東縣加強養禽場所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