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保團體籲禁鯊戮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台東報導
2012.11.22
近月來,漁民在東部外海陸續捕獲三尾大白鯊與一尾巨口鯊,其中一尾大白鯊的肚子裡還懷有九尾來不及長大的小鯊,引起保育人士關注,甚至有國際保育人士在臉書發起抵制台灣的行動。動保團體呼籲漁業署比照鯨鯊,把大白鯊、姥鯊、巨口鯊都列入禁捕名單。
保育團體召開記者會,會中展示幼鯊標本。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說,這個月十四日台東漁民以旗魚鏢射殺一尾重達一千五百公斤的懷孕母鯊,拍賣十八萬五千元,但胎內有九尾小鯊,其中僅兩尾保持「完整」,其他小鯊有的被割傷、有的被踩爛,最後都被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系系主任莊守正「搶救」製成標本。
陳玉敏強調,大白鯊、姥鯊和鯨鯊一樣,已被華盛頓公約組織(CITES)列為附錄二,是易危、應予保護的物種。鯊魚是海洋食物鏈中的最高層,若鯊魚數量減少,食物鏈將崩壞。若鯊魚有一天不見了,海中會只剩下毒水母,海洋生態恐崩潰。
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統計,近十年來,在台灣海域、箱網或定置網捕獲罕見的大型鯊魚共二十三尾,其中約兩成捕獲的是懷孕母鯊。今年十月先在花蓮外海捕獲巨口鯊,十月底至今,分別在宜蘭、花蓮、台東外海捕獲大白鯊。
漁業署簡任技正周清和表示,近來捕獲的大白鯊都是漁民定置魚網或流刺網所捕獲,不是漁民主要漁獲;至於是否禁捕,業署還要請學者專家蒐集相關的生態資料後才能評估。
莊守正解釋,全球有五百五十種的鯊魚,其中一百一十種會出現在台灣沿海。今年東部外海出現大白鯊次數比往年多,應該是東海岸的海水潔淨,餌料食物增加,吸引大白鯊前來。
「人類不是大白鯊的菜。」黑潮海洋文化基金會執行長張泰迪強調,大白鯊因為電影被「污名化」,被視為超級「嗜血吃人」,鯊魚的主食是魚,而不是人,發生鯊魚攻擊人類,多是鯊魚誤將在衝浪板上的人當成獵物,發現錯誤後,多半會吐掉。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1.18
台東縣府18日接管焚化廠2012.05.01
停車就熄火 油錢省很大2011.10.11
賊運牛樟及保育動物 欲往花蓮銷贓2008.07.02
舉辦台東聯合管樂營音樂會2013.09.23
臺東農業損失初估2千6百餘萬元2011.07.07
台東酒醉起口角以開山刀砍傷路人2024.07.08
臺東縣政府衛生局與台灣設計研究院攜手打造「臺東市衛生所再設計」 今日正式啟動2008.05.23
全國身心障礙運動會代表隊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