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藥讓蜜蜂笨死了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宜蘭報導
2012.11.17
六年前秋天,歐洲、北美等地發生蜜蜂消失現象,缺乏蜜蜂授粉,加劇糧食危機,宜蘭大學舉辦「國際蜜蜂保護論壇」。學者指出,高劑量農藥對蜜蜂雖不致死,卻讓看似正常的蜜蜂缺乏學習能力,蜜蜂變笨了,影響整體蜂群的生存。
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楊恩誠表示,過去國際研究蜜蜂與農藥,都認為高劑量才會影響蜜蜂行為,且是針對成蟲研究,但環境中殘留的農藥劑量低,研究往往無法證明農藥對蜜蜂有影響。
楊恩誠四年前著手「非致死劑量益達胺影響蜜蜂工蜂嗅覺行為」研究,研究對象為西洋蜂幼蟲,餵食○.○一奈克(一奈克等於十億分之一克)的益達胺殺蟲劑,連續餵食四天,雖然劑量極低,幼蟲長大後外觀與正常工蜂無異,但行為卻明顯不同。
他說,正常的蜜蜂聞糖水後,口器就會伸出,給檸檬味道就不伸出;但先給檸檬味道,再給糖水聞,口器就會伸出。利用此制約,正常的蜜蜂訓練三次後聞到檸檬味道,就會伸出口器,可是從幼蟲就中毒的蜜蜂,怎麼樣都學不會。
楊恩誠說,蜜蜂消失的問題在各國都不同,蜜蜂如果是接觸急性毒,可能就死亡,但如果沒有死亡,將低劑量的農藥帶回去巢裡餵食幼蟲,讓幼蟲變笨,神經系統出問題後,無法採花蜜、採水維持蜂巢,失去功能的工蜂最後會影響到整體蜂群的生存。
美國哈佛大學環境衛生學系副教授呂陳生表示,蜜蜂有兩項具有挑戰性的生存因素,一是自身受到微生物、病菌的影響造成局部死亡,另一項就是農藥。台灣農藥使用頻繁,造成蜜蜂生存危機,這與國際上討論的蜜蜂消失症候群是不一樣,國際以台灣做對照組,對蜜蜂消失症候群研究計畫有很大的幫助。
呂陳生說,農民不用農藥,恐怕無法收成,但很多農作物需蜜蜂傳授花粉,如何在兩者找尋平衡點,應該由政府、業界介入協助。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1.02.17
酒後躁鬱症發作引火燃燒員警及時制止2010.01.22
春節將至縣府稽查大賣場2014.01.05
宜蘭農地回填爐碴9.5萬噸流向不明2008.06.10
宜蘭縣府以實際行動縮短城鄉數位落差2009.11.23
宜蘭縣立櫻花陵園將成為觀光休閒好處所2009.03.30
宜蘭綠色博覽會入園人次達十萬2009.02.18
宜蘭縣將爭取全國性大型活動之舉辦2010.04.16
林聰賢勘查古蹟利生醫院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