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試所育成酪梨紅甘與綠金新品種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永順/霧峰報導
2012.10.31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歷經18年育成台農1號紅甘及台農2號綠金,適時填補每年7月中至8月上旬間及10月至11月上旬間之酪梨生產空窗期,可解決國內酪梨長期來產期調節之瓶頸問題,並提供國內農民新品種以生產質佳且價高之酪梨。
農試所表示,目前台灣酪梨栽培品種之收穫期可從6月中旬持續至隔年2月底,但實際上7月中至8月上旬及10月至11月上旬間,目前並未有優良商業品種能在此時成熟而可供收穫販賣。
因此,每年在上述時間,部分較無經驗或少數較投機之農民,常提前收穫較晚熟品種成熟度未足之果實,來供給市場以謀求利益。也因此導致消費者吃到品質不佳的果實,而產生酪梨不好吃之誤解,並失去購買信心。
有鑑於此,農業試驗所嘉義分所歷經18年育成台農1號紅甘及台農2號綠金,適時填補每年7月中至8月上旬間及10月至11月上旬間之酪梨生產空窗期。
農試所說,酪梨由於含豐富營養,是世界上營養最豐富水果之一,除可作為主食外,更兼具保健效益。其果肉含多量之不飽和性脂肪,更是低醣類且含高能量之食物;果實中含穀胱甘(glutathione)及維他命E,其抗氧化作用可降低體內自由基過多所造成之傷害,而果實中也含大量葉黃素(lutein),對保護眼睛有益。
農試所表示,酪梨新品種台農1號紅甘之成熟果大,果肉率高,果肉質Q且味甘。產期分佈於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此時無其他品種可與競爭,具有利基,預期可取代9月中旬起至11月上旬間市售常見之不良品種。
台農2號綠金之成熟果屬中等大小,果肉金黃色,果肉質Q味甘。產期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果肉品質比同時市售品種好,預期可取代7月中旬至8月中旬間市售之部份品種。
此二品種目前均已申請技術授權,預計未來可為國內酪梨栽培與販售等提供新契機,從而豐碩並穩定國內酪梨農民之收益。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4.03.20
致用高中209名學生取得乙級技術士證照2018.04.21
優良土雞豐原檢驗工作站特賣2010.03.20
「幸福拼圖-愛情與婚姻」論壇2018.12.07
台中火車站鐵道文化園區興建案2014.08.02
大甲分局表現亮眼獲獎最多2015.06.06
南韓入台航班全面衛教提醒2010.09.17
教師陳美伶等三人獲師鐸獎2009.03.07
搶救失學 匯集愛心 台中家扶頒獎助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