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濱植物番杏颱風季救急菜
台灣新聞網記者吳怡萱/花蓮報導
2012.10.22
生長在花蓮海濱的草本植物「番杏」,雖然看起來不起眼,很少人認為可以食用,但其實口感類似菠菜,花蓮農改場經過三年試種和評估後,確認是夏季蔬菜缺乏時的救荒野菜,將在颱風季時推廣種植。
花蓮農改場作物改良課副研究員全中和指出,「番杏」是廣泛生長在東部海邊的海濱草本植物,一般民眾在海濱沙灘或石礫地漫步時,常可看到一堆緊貼在地上,但常被認為是雜草,根本不相信是可以食用的蔬菜。「番杏」口感類似菠菜,又被稱為豬母耳、濱萵苣、毛菠菜、洋菠菜,多生長在海灘,莖嫩葉可以食用,最適合在春、夏季節採摘炒食,民間甚至拿來做為皮膚和胃用藥。
「番杏」對於嚴苛的生長環境耐受力相當強,耐高溫、耐旱、耐強風豪雨、耐瘠,如果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生長,會長得更好。
花蓮農改場經繁殖、種植和分析口感後發現,非常適合推廣種植,做為夏季蔬菜的新選擇,尤其夏季高溫、多颱風,蔬菜供應常失調,夏季又是「番杏」生長最旺盛的時期,可做為救荒的野菜,將會積極協助農民種植。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24.06.19
宜蘭縣政府舉辦營養午餐廚藝精進成果發表會2008.05.13
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局監管中心啟用典禮2008.10.28
中和市婦女會幹部拜訪花蓮縣府2009.03.30
98年數位機會中心東區交流研究會議2010.01.11
關心在地農業發展願景今開座談會2013.12.04
花蓮水稻大豆輪作福壽螺死光光2009.02.21
瑞穗農會舉辦農民節表彰大會2015.02.23
花蓮提供春節免費返鄉返工專車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