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6/15
Sunday
06:58

桃園藻礁遭染黑罰3廠商停工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桃園報導
2012.10.17
桃園濱海特有生態地形「藻礁」屢遭破壞,環保署今年四至九月專案稽查桃園縣大園及觀音工業區列管工廠一百九十五家次,告發四十三家工廠共八十一家次污染,違規比率高達四十一.五%,其中三家甚至停工處分;環保團體批評桃園縣環保局、環保署、工業局長期縱容放任廠商污染,導致藻礁生態浩劫。 環保署督察總隊北區大隊長蕭清郎表示,以前環保單位針對工廠放流水口末端管制,雖會捉到違規廠商,但也常見廠方聽到風聲「預先」做好防範措施,抽查水樣都是合格,所以今年改為「深度稽查」,先分析廠商申報排放資料是否有異,最後全面檢驗廢水,包括COD(化學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溫度等,成效提升。 蕭清郎表示,廠商違法手段包括,夜間將未經處理廢水或地下水稀釋後由合法放流口排放、加入強氧化劑干擾檢驗,甚至有污水處理廠代操業者所為。排放廢水經過大堀溪、觀音溪、小飯壢溪、新屋溪流入大海,破壞海中藻礁生態。 違法廠商除依照水污法處六至六十萬罰鍰,另依「行政罰法」追查不當利得,目前初估情節最嚴重的冠順染整公司罰鍰一千萬元、麒勝實業五百萬元,另有多家業者被罰上百萬元。 搶救觀新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表示,環保署追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他估計廠商偷排時間可能達三十年,工業區內有明管、暗管,並教導抽取地下水,廠商也學會白天儲備污水,留著晚上排放,他估計藻礁三年內會全部完蛋。 綠色陣線協會常務理事林長茂表示,觀音及大園的污水處理容量不足,區內多家電鍍工廠排放高污染廢水,還可能污染地下水,環保法令也老舊,需歸咎縣環保局、環保署、工業局長期縱容,導致生態浩劫。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