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田復耕隔35年蓬萊米歡喜收割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台北報導
2012.09.22
國人吃到香、Q,口感佳的蓬萊米,日治時期從日本引進品種在陽明山竹子湖試種成功,全台推廣,原種田自日本人撤台後不再做原種田,甚至民國六十六年水稻田在竹子湖地區消失,當地湖田里「穀東會」成員今年復耕,日前歡喜收割,證明暌違卅五年的稻米原種田,地力依然優質。
濃霧中夾帶微風細雨,一群推動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稻作文化、支持在地稻作復耕及食用自耕有機健康米的居民,彎下腰一把稻一鐮刀,割下稻穗飽實的「台稉九號」稻子,隨即用人力驅動的打殼機將水稻穀粒與莖稈分離。
八十二歲種稻達人高銘貫、七十七歲曹賜協對於原種田復耕的第一期稻作收成,他們認為,兩分地分三區試種台稉九號、桃園三號、越光米等三個品種,預估一分地可收成約五百台斤曬乾的稻穀,有此成績還算不錯。
據了解,日本「中村」品種移到竹子湖育種改良成功,成為台灣的日本種米,一九二六年由台灣總督命名為「蓬萊米」,研究團隊主要成員磯永吉教授,進一步研究出量產技術,貢獻卓著被尊稱為台灣蓬萊米之父,當時竹子湖蓬萊米原種田,提供台北州四萬多甲耕種蓬萊稻所需的穀種。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4.10
垃圾車山裡徘徊 環保局留車釐清案情2008.12.08
填充包售價不合理 消保官要求改善2012.10.04
早餐漢堡豬肉檢出禁藥2007.11.13
黃義交批扁未兌現承諾要張俊雄執行2014.01.26
碧潭都市更新案遲不動工市府:追求多贏2009.06.13
臺北縣農會盃桌球友誼賽今開打2008.11.24
北縣第二座12吋晶圓廠即將誕生2008.04.21
社會局表揚閃亮社工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