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大小黃金條檢調眼睛一亮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台北報導
2012.08.30
檢調偵辦黃季敏圖利案,在他辦公室和住處發現價值兩千六百多萬元的黃金,疑似將大筆非法金錢藉由購買黃金「漂白」,檢察官指出,選擇這種可保值、甚至近年不斷增值的黃金作為洗錢工具,是相當聰明的手法。
檢調偵辦期間,今年五月掌握到黃季敏持巨額現金特別到南部購買大量黃金,搜索黃的辦公室和住處,總共發現十九塊市值約兩千六百萬元的黃金條;承辦人員看到金光閃閃、如iPhone般大小的黃金條堆疊在一起時,眼睛為之一亮。
檢調認為,黃季敏買黃金條的資金應該來自不法所得,為了讓不法所得「漂白」,加上目前黃金價格好、脫手容易,才會將錢「砸」在黃金上,既可逃避追查,也方便收藏。檢察官表示,鈔票、有價證券都會有編號,加上目前全面電子化,所有資金交易都會有紀錄。此外,鈔票留在身邊,一旦被查扣,鈔票上的指紋、毛髮都可以成為證據,因此有些人用地下匯兌的方式「洗錢」,不但手續費低,也較難留下紀錄。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04.05
世界健康日全民品茶7日開跑2012.12.22
青輔會弊案前主委機要遭約談2013.04.11
北市安養中心公安3成不合格2010.12.22
「國英呈現show創意 綜藝歌舞in華藝」2011.05.03
成功攔截民眾新臺幣150萬元詐騙案2015.01.11
展現行動力柯文哲火速拆昆陽站陸橋2013.02.25
工作離家30公里擬補貼房租五千元2008.02.02
臺北市陽明山花季正式開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