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大小黃金條檢調眼睛一亮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台北報導
2012.08.30
檢調偵辦黃季敏圖利案,在他辦公室和住處發現價值兩千六百多萬元的黃金,疑似將大筆非法金錢藉由購買黃金「漂白」,檢察官指出,選擇這種可保值、甚至近年不斷增值的黃金作為洗錢工具,是相當聰明的手法。
檢調偵辦期間,今年五月掌握到黃季敏持巨額現金特別到南部購買大量黃金,搜索黃的辦公室和住處,總共發現十九塊市值約兩千六百萬元的黃金條;承辦人員看到金光閃閃、如iPhone般大小的黃金條堆疊在一起時,眼睛為之一亮。
檢調認為,黃季敏買黃金條的資金應該來自不法所得,為了讓不法所得「漂白」,加上目前黃金價格好、脫手容易,才會將錢「砸」在黃金上,既可逃避追查,也方便收藏。檢察官表示,鈔票、有價證券都會有編號,加上目前全面電子化,所有資金交易都會有紀錄。此外,鈔票留在身邊,一旦被查扣,鈔票上的指紋、毛髮都可以成為證據,因此有些人用地下匯兌的方式「洗錢」,不但手續費低,也較難留下紀錄。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0.03.09
馬英九人氣下滑傑出婦女拒合照2012.12.07
日本7.3地震發布海嘯警報2013.11.10
防腐沒做好圖坦卡門遺體自燃2012.11.04
油價連續三週降汽柴油每公升降0.12024.07.22
台北市松山分局舉辦暑期兒童夏令營 寓教於樂宣導交安、反詐騙2012.09.10
立院18日開議倒閣案捲土重來2012.01.16
除濕機傳起火民眾應檢查家中使用廠牌2013.02.08
英馬肉醜聞再起千層麵也淪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