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逢劇變恐罹患心碎症候群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川欽/台中報導
2012.08.06
傷心過度真的會心碎嗎?一名六十五歲、喪偶不久的女性,日前疑似心肌梗塞被送進光田綜合醫院急診室,但經過該院心臟團隊檢查發現是罹患「心碎症候群」。
光田心臟內科醫師林攀表示,這位女性患者因有疑似心肌梗塞的症狀而被送到急診室,院方啟動緊急心導管小組,初步透過症狀與心電圖診斷應為急性冠心症。
但隨後冠狀動脈攝影的結果竟意外的發現,病人的血管根本沒有冠心症應有的狹窄和血栓堆積,正當百思不解之際,左心室造影的結果出爐,原來這位女性病人罹患的是少見的「章魚壺心肌病變」。
因為病人心臟收縮時的形狀像極了漁夫捕章魚用的「章魚壼」,亦很像小朋友玩的氣球,因此又叫做「心尖氣球症候群」,由於病人中有近六成近期都曾遭逢劇變,其中以喪失至親或愛人者佔多數,因此這項病症又被稱做「心碎症候群」。
醫學上,專家們對這個疾病的瞭解不多,而最被大家所接受的致病原因,乃是病人心臟的交感神經受體在左心室基部與心尖部位的比例不一樣,當患者極度傷心、遭逢壓力、驚嚇或疼痛時,就會造成心尖未收縮,但心室基部強力收縮如氣球的情形,如此一來減少了正常的心輸出量,患者就會出現類似急性心肌梗塞的症狀,經過進一步的了解,病患最近剛辦完老伴的後事,也許病症的發作是因為失去至親的傷痛所致。
學者的統計研究顯示,女性在停經或卵巢切除之後,因為少了女性賀爾蒙的保護,心臟較易有這種症候產生。
林攀表示,在他最近這兩年內參與的冠心症心導管手術中,共發現有五名疑似個案,約佔一至二個百分比,其中四個為女性病患。
林攀說,心碎症候群的臨床表現、甚至心電圖的變化幾乎和急性心肌梗塞一樣,亦有少數症狀嚴重死亡的案例,因此一定要在心導管診斷確定無冠狀動脈充盈缺損,且心室造影或超音波輔助檢查確立之後,才可以確定病症,給予適切的治療,民眾如果出現胸口悶痛有壓迫感、心絞痛等症狀時,應儘速就近送至有心導管手術團隊的醫院,才能把握治療的關鍵期。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09.08.15
三興宮舉辦遶境活動祈求化解災難2012.09.06
監委:公債法遲未修應在效能上加強2018.09.26
市府評估設市場處推動傳統市場轉型2011.08.15
台中豐原里長聯誼會成立江啟臣豐原後援會2008.11.12
搶救中風 打通血路分秒必爭2017.05.24
清水警阻詐女子保住積蓄2014.09.20
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六國學者齊聚交流2017.09.08
中市南屯親子館受歡迎開放網路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