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實證醫學宗師林昭庚WHO發聲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臺中報導
2012.07.13
中醫針灸已是國際化的醫療技法,卻易學難精;中國醫藥大學開啟中醫現代化研究的宗師林昭庚教授,在評析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編撰的西太平洋地區「WHO標準針灸穴位」其原文或圖譜發現有五個針灸腧穴有待進一步探討及修正,頃獲WHO回函允諾參考並適度更正,其指引世界傳統醫學針灸穴位的標準化功不可沒,在國際學術舞台發揚中醫增添一段美好佳話。
「新發現」是研究學者的人生樂事,需要紮實深厚的學養功夫;畢生致力於中醫藥與針灸科學研究的林昭庚教授,是醫學史上首位進行屍體解剖針刺安全深度研究,及首位以電腦斷層掃描照相探討人體胸背部各穴位安全深度的研究學者,行家出手,果然不同凡響。針灸有針起病去的神奇功效。
在國際上被譽為「針刺安全深度之父」的林昭庚教授態度嚴謹的說,針灸穴位的標準化,能精進學生的臨床針灸技巧,精準是不二法門,否則,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中醫針灸臨床療效已被全世界所接受,也是台灣中醫藥國際化最成功的領域,妙手回春的教授林昭庚炙手可熱,長年受邀赴海外行醫、講學,榮譽事蹟獲得國際頒獎表揚無數堪稱台灣國寶,諸如1980年榮獲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最高榮譽「金袍獎」。
1989年榮登美國歷史保留協會「世界名人錄」;1990年榮獲中美洲薩爾瓦多共和國總統克裡斯第雅尼頒發「學術貢獻獎」;1991年榮登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國際學人名錄」。
1993年榮獲總統文化獎;2003年依褒揚條例榮獲總統頒贈「功著杏林」匾額一方,表彰其將台灣中醫藥及針灸醫學推向世界舞台的卓越成就及貢獻。
今年5月,中華針灸醫學會名譽理事長林昭庚教授代表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及台灣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於香港所舉辦之”西太平洋區傳統醫學策略(2011-2020)論壇。
他發表專題演講促請各國成立針灸不良反應通報系統,建立針灸標準作業程式,研究針刺深度,包括安全深度及危險部位,同時進行文獻回顧,評估針灸臨床療效,進而整合中西醫針灸理論。
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肯定,台灣中醫教育、中醫健保、中草藥不良反應及中藥不良品通報系統,皆相當先進完善,可為WHO會員國之借鏡。
圖說:中國醫藥大學林昭庚教授著作的《中西醫病名對照大辭典》是全球第一套中西醫結合的工具書。(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3.08
「益全香米」聲名遠播將拓展銷售點2007.12.29
口腔灼熱是腦瘤作祟2013.05.18
與市民同歡園遊會熱鬧展開2011.05.25
台中爭取經費改善牛罵頭文化園區保存環境2017.11.10
和平警方辦護老專案讓阿公阿嬤照亮安全路2010.11.30
為照顧獨居老人志工媽媽義賣愛心水餃2014.06.29
胡志強與山友一起享受大自然之美2018.03.30
津華食品涉竄改商品遭下架回收移送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