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8:06

菟絲子恐危害植物生態林務所以人力清除

取自金門縣府網站
2008.05.17
在金門環島東路上,可以看到一種名為「菟絲子」的一年生寄生蔓生草本植物,它是植物中的吸血鬼,具有絕對寄生性及「致命的吸引力」,會用吸器侵入其它植物,使寄主植物流失水份及養份,嚴重時則會枯死。金門林務所曾經委託農委會林試所進行銅劑防治的試驗;不過,林務所表示,要大面積進行防治菟絲子,目前依然是一大難題。 「黃黃菟絲子,攀纏吸葉汁;柔絲千萬縷,草木枯欲死!」過去幾年,菟絲子曾大舉纏繞及覆蓋金門道路兩旁的綠帶;今年此時,菟絲子似乎只是初發階段,還沒有在環島東路、沙青路等路段出現往年的規模。不過,距離金門三百多公里外的首都台北巿,目前正受到菟絲子的危害。 根據臺灣新聞媒體的報導,農委會林業試驗所研究員傅春旭博士得知台北市有榕樹遭到日本菟絲子大量寄生時,態度「相當震驚」;他說,之前只在台中霧峰、彰化等地發現菟絲子,沒想到北市也淪陷了! 傅春旭呼籲:菟絲子的危害比想像中大,不可輕忽!民眾若發現周遭樹木遭日本菟絲子寄生,可通報農委會或當地主管機關。農委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已成功研發出一種分離自菟絲子的炭疽病菌,可有效防除菟絲子,不會傷害到菟絲子所附著的植物,但尚未大量生產。 為了防治菟絲子,金門縣林務所曾經委託農委會林試所進行「各種銅劑對菟絲子病防治效果之評估」,執行人員除了傅春旭、薛凱琳之外,還有金門林務所的時祖智、王憶琪。 根據研究人員所列舉的病原及及病徵,「菟絲子病」是由寄生植物菟絲子(Cuscuta australis R. Br.)所引起。菟絲子具有柔軟、分枝、黃色的絲狀構造,它自己缺乏葉綠體,但卻會纏繞在寄主植物的葉片及多汁的樹幹上,利用吸器侵入寄主植物體內的維管束,吸奪養份及水份,以供己用;如此一來,就會造成寄主植物生長不良及黃化,嚴重時則會枯死。 目前,防治菟絲子的方法包括:消除受害植株及菟絲子(其一)。在種植前,先對嚴重受害的苗圃進行深耕,使菟絲子的種子深埋地底,不能發芽(其二)。施用銅劑或二硝基酚鹽(其三)。 為了評估各種銅劑對菟絲子病的防治效果,林務所曾委託林試所於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十四日進行銅劑試驗;項目包括:58%松香酯銅乳劑(最低推薦稀釋倍數:一千五百倍)、71.6%銅右滅達樂可濕性粉劑(最低推薦稀釋倍數:六百倍)、81.3%嘉賜銅可濕性粉劑(一千倍)、55%月青硫酉昆銅可濕性粉劑(五百倍)、40%銅快得寧可濕性粉劑(五百倍)、62.5%氫氧化銅水懸劑(四百倍)、27.12%三元硫酸銅水懸劑(五百倍)、33.5%快得寧水懸劑(一千倍)。 試驗結果,大部分銅劑經稀釋並施用後,會讓試驗區內的菟絲子植物體呈現脫水燒焦的現象;不過,鄰近移入或是土壤種子庫,仍會使試驗區內菟絲子的覆蓋度增加。 根據相關報導,菟絲子(日本菟絲子)入侵台灣是在民國九十三年十月,地點是台中縣;可能是民間相傳菟絲子對某些疾病具有療效,因而讓這種惡性植物蔓延開來。 過去,學者曾撰文警告這種外來的日本菟絲子正危害台灣本土樹種山黃麻、構樹等次生植物,一旦散布開來,將形成前所未有的本土生態浩劫。有人認為,這種入侵的情況,相當於福壽螺。福壽螺成為侵入種後,會危害水生經濟作物。 菟絲子的繁殖力很強,要以人力清除,必須在菟絲子開花之前就砍除,否則開花後種子會隨風散播。砍除的菟絲子必須燒毀,否則只要一小段就會衍生繁殖。目前,金門林務所對菟絲子的防治方式,主要是以人力消除受害植株及菟絲子。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