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傳統走向創新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台灣新聞網記者袁鴻祥/桃園報導
2012.06.21
桃園縣縣政府表示,大溪是木藝發展的重鎮,鎮上擁有許多著名的木藝匠師,包括游禮海、陳力維、藍偉文等藝師,皆曾獲得全國各種木藝獎項肯定,大溪老街上木藝店家林立,鎮上隨處可見木藝相關資源。
縣府文化局為發揚大溪木藝的悠久文化,去年特別向文化部提報「地方文化館第二期計畫」,爭取發展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並獲得中央支持,補助320萬元經費進行調查規畫執行。
在經過公開評選機制後,文化局今年委託「台灣古厝再生協會」進行木藝生態博物館的規劃工作,包括將成立「木藝生態博物館」資源整合平台,負責整合各種木藝資源與意見、另外將評估大溪木藝匠師文化館的可行性,鼓勵木藝匠師開放一部分工作室,成為木藝展示空間,同時將思考規劃大溪木藝的匠師育成機制,希望在經過充分的溝通討論後,完成「木藝生態博物館」的未來發展藍圖。
「生態博物館」的概念,其實是指在原來的地理、社會和文化條件中保存和介紹人類群體生存狀態的博物館。因此木藝生態博物館並不是一個大型的家具博物館,而是整合大溪各種木藝軟硬體資源,串連有形無形文化資產,包括工藝之家、日式宿舍等木藝空間、匠師的創作工藝及歷史、大溪的木藝發展傳統、居民與木藝相關的生活故事等,整合後的環境,將讓整個大溪就像是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縣府文化局預計在經過今年不斷與相關木藝單位進行溝通討論後,將於年底先提出一個完整的規劃報告,繼續向文化部爭取資源,未來可能先整理出大溪木藝核心館舍,作為串聯相關木藝有形無形資源的中心點,同時構思大溪木藝與文化創意產業結合,讓傳統木藝找到創新的各種可能性。
相對於傳統博物館的模式,生態博物館的概念更加貼近實際生活,保留了真實的生存狀態,未來相信也更有助於傳統匠師技藝的傳承以及相關空間的活化, 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理想需要透過公部門與民間一起協力合作,共同保留屬於大溪居民的木藝集體記憶。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2.07.16
桃園-茶香四溢茶飲料咖啡因含量報您知2010.02.05
響應節能減碳縣府推經典13條單車路線2008.08.15
朱立倫重視老人福利2013.08.20
颱風來臨時勞工出勤須知2008.07.31
白木屋文化館今開幕2018.08.25
桃園客家義民祭熱鬧登場2011.03.25
桃園縣代表隊參加原住民運動會授旗2008.02.04
桃園縣長前往八德市桃園榮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