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鈞紅陶藝研究成果展即日起登場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臺中報導
2012.06.19
資深陶藝家王永田一生研究釉藥,九二一大地震受創嚴重而中斷,在資深媒體人施順冰鼓勵支持下,投入古代鈞紅釉研究,成功的讓古代菟絲紋、兔毫紋、蚯蚓走泥紋等釉紋重現,並成功的開發出花紋釉及融合宋代以來鈞﹝銅﹞紅釉美學的陶瓷。
「臺灣鈞紅陶藝研究成果展」自6月16日起到7月4日止,於臺中市立大墩文化中心展出。
這項定名為「臺灣鈞紅陶瓷研究計畫」的古瓷研究,希望藉古代陶瓷文化的推廣,達到傳承與創新的目標,並提升臺灣陶藝在陶瓷歷史上地位,讓「臺鈞」與「宋鈞」、「景鈞」、「宜鈞」、「廣鈞」、「爐鈞」等歷史古瓷齊名。臺灣鈞紅傳承了宋代鈞紅釉的精髓,並融合了明代祭﹝霽﹞紅釉、清代郎窯紅、豇豆紅、窯變釉等特色。
研究中計歸類出鈞紅、祭鈞紅、鈞紅鈞綠流釉、鈞紅兔毫、鈞紅菟絲紋、鈞紅窯變、鈞紅花紋、鈞紅無光等八種釉系,各種釉系各具特色。
臺灣鈞紅是美學,也是哲學。是美學中有哲學;哲學中有美學。在美學方面,包括上述的古典美、樸實美、自然美,還有表現在釉裂的開片美;表現在釉流動的紋路美;表現在融合歷史古瓷精華及融合各種釉色的融合之美。
在哲學美的意涵方面,包括代表宇宙生命運轉的圓的哲學觀;宗教哲學中的中道思想;因釉層流動所產生的似動非動、似靜非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的動靜哲學觀。哲學與美學在此交會,迸出的是至真、至善、至美的藝術最高境界。
圖說:臺中市新聞局長葉樹姍(右2)、資深陶藝家王永田(左2)、資深媒體人施順冰(右1)、教育大學教授魏炎順。(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攝)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4.05.17
高齡醫生畫家患帕金森氏症仍創作不輟2017.09.11
啟動高齡照護治療犬訪仁馨樂活園區2009.06.23
育達助弱勢學子赴喜馬拉雅山區服務2009.12.23
自走車競速 明道跑最快2012.11.30
林士昌表態參與台中市議長補選2016.11.02
首波太平園區設廠登記至11月底2011.12.01
徐中雄探訪接受空間行善者計畫之獨居老人2011.08.27
台中市四條山海環線新公車路線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