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揭序曲 端午吃粽防食積
台灣新聞網記者黃佩婷/臺中報導
2012.06.10
再過半個多月就是端午,節氣上將正式迎接夏季來臨,特定的健康威脅也會依附炎熱而生。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李嘉菱說,掌握「夏防暑熱,又防因暑取涼,長夏則防濕」三原則養生,防治未病一點都不難。
李嘉菱醫師指出,夏防暑熱意指慎防排汗過多體液減少,甚至演為中暑。而為了驅熱貪涼,沖冷水澡、吃冰西瓜、喝涼飲料、猛吹冷氣過了頭,則會引發類似感冒的陰暑症狀。今年雨水特別多,濕邪侵犯筋骨,常造成骨頭痠痛,內濕則招來香港腳等皮膚病變。這些都是夏季常見的問題。
另一方面,端午吃粽子的習俗,也是消化道的一大考驗,比較容易脹氣泛酸者,尤其要小心。李嘉菱說,一般中醫會視病情嚴重度來開方,譬如腸胃積滯,服用麥芽、山楂、神麴、雞內金來消食化積即可。但若患者平時就消化功能不良,就須酌加黨參、白朮、山藥、扁豆,以協助脾胃運作。嚴重到脹氣、排便不順暢,更應輔以潤腸理氣的火麻仁、萊菔子、枳實,幫忙腸道蠕動及代謝。
國人工作時數普遍較長,往往無法遵照醫囑按時服藥,於是該院針對病患反映,研製出「生脈益氣飲」。這種便利藥液包可算是夏季養生的懶人包,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等中藥組成,能益氣生津,強心潤肺,降低外在環境對身體的負面影響。適合長期勞心耗力、容易中暑、專注力不佳、多說話導致聲音沙啞、咳嗽頻繁喘悶者。李醫師也提醒,每個人身體狀況不一,應在醫師指示下服用。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3.12.01
台灣中南區亞特盃心智障礙運動會登場2008.09.04
蓮芳捐贈茹新霜燒燙者免費索取2018.07.22
小客車追撞電動機車二名移工傷重不治2010.12.24
霧峰以文圖書館設備新穎廣受好評2011.09.13
台中文化專車第二梯次 15日開放報名2014.04.16
未合法啟用第一花園公墓殯葬設施禁止使用2016.03.08
教育局辦英語演講賽提升外語學習風氣2016.11.10
中市法制局律師資格編制員比例六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