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聞網(Logo-image) 台灣新聞網(Logo-text)

2025/04/26
Saturday
15:21

減緩峨眉湖優氧化竹縣放魚吃草維持生態

台灣新聞網記者許立昌/新竹報導
2012.05.22
新竹縣政府表示,水壩、湖泊、河川、池塘、蓄水池中最常見的通常不是魚群,而是滿佈水面的布袋蓮、水芙蓉,這種足以造成水面優氧化的水生植物,也曾讓新竹縣峨眉湖面變成「草原」,經新竹縣府農業處放養草魚等魚苗後,水生植物的繁殖狀況有明顯減趨勢,因此邱鏡淳已要求農業處繼續「放魚吃草」,維護峨眉湖的漁業生態。 布袋蓮、大芙蓉由於繁植過快,尤其是在夏天日照充足之際,常常阻塞河川、滋生蚊蟲、影響環境衛生,甚至於造成水災,也直接減少水中的含氧量,使魚蝦無法生存,是十分不受歡迎的水生植物,也由於截至目前為止,學界尚無有效清除的方法,完全只能仰賴人力作業。 為協助減緩峨眉鄉峨眉湖優氧化程度,並控制湖面水生植物數量,縣府農業處去(100)年12月9日與峨眉鄉公所,於峨眉鄉富興村細茅埔吊橋下進行魚苗放流作業,當時放養草魚苗5000尾、大頭鰱1000尾,迄今約6個月的時間。 農業處22日指出,五千條草魚專吃布袋蓮與水芙蓉,排泄物滋生浮游生物,成為1000尾大頭鰱的食物來源,變成一個有系統的食物鏈,經初步觀察硪眉湖面水生植物數量,發現原有水芙蓉、布袋蓮族群數量有明顯減少趨勢,因此邱鏡淳指示再接再厲,最近將針對水域因優氧化造成水生植物大量增生情形,再次提供草魚5,000尾、大頭鰱1,000尾魚苗,希望藉由草魚食草料的習性及大頭鰱過濾水中浮游生物類之特性,來達到控制水生植物的數量。
返回上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