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忽蛋白尿竟罹患腎衰竭合併腎病症候群
台灣新聞網記者楊振榮/台中報導
2012.04.18
台中一名老翁有蛋白尿不以為意,直到他的雙下肢出現嚴重水腫才就醫,經檢查發現患者罹患「快速進行性腎衰竭合併腎病症候群」。
童綜合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簡孝文表示,七十六歲的黃姓老翁,因雙下肢與鼠蹊部嚴重水腫來就醫,檢查他的病史,發現去年八月的尿液檢查報告的蛋白尿數值,已經超過150毫克/天,正常人為150毫克/天以下,但在短短的四個月時間內,患者的蛋白尿已達5712毫克/天,幾乎是正常人的四十倍。
而去年的腎臟功能還有77毫克/分鐘,今年的腎臟功能卻只有22毫克/分鐘,診斷結果為「快速進行性腎衰竭合併腎病症候群」,進行腎臟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為「局部節結性腎絲球硬化」,經過藥物治療約,腎臟功能已進步為40毫克/分鐘,免於走上洗腎一途,日後只須定期回診追蹤治療。
簡孝文說,所謂的「快速進行性腎衰竭」是指短時間內,腎功能急速衰退;「腎病症候群」是指蛋白尿有分輕、中、重度,若達到3500毫克/天以上,就是最嚴重的蛋白尿,也稱之為「腎病症候群」,所以民眾發現有尿白尿,千萬不可輕忽,就要提高警覺,最好到醫院尋找專業腎臟科醫師,進行尿液檢查。
檢查是為了找出真正病因,若所有檢查均無法查出造成蛋白尿的原因,可藉由最重要的腎臟切片查明原因;簡孝文表示,做腎臟切片的適應症包括不明原因的血尿、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腎病症候群、急性腎炎及不明原因的急性腎衰竭,在臨床上只要提到進行腎臟切片檢查,患者與家屬常會存著抗拒的心,因為他們誤以為只要做切片就是罹患癌症,或可能造成癌症轉移,因而不想做腎臟切片檢查。
簡孝文說,任何的侵入性檢查具有風險性,腎臟切片檢查也不例外,在臨床上是為了找出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幫患者治療,民眾應聽取醫師的專業建議,不明之處或疑惑儘量向醫師詢問,清楚的了解後,讓患者接受最適合的治療。
返回上一頁相關文章
2017.05.05
清水力勤農產疑售逾期品遭稽查封存2015.06.29
中市全力推動路平2015.03.24
環保局將設綠色商品團購示範區據點2018.10.09
消保官抽查濾掛式咖啡一件標示不完整2011.09.30
台中觀世音佛祖完成作客回鑾安座2012.09.14
蕭家淇歡迎第十萬名到台中旅遊的旅客2015.12.07
中市推動雙十流域文化生活圈2013.07.12
中市開設一級災害應變中心